而且究竟是如何招黑
要知道秦穆公可是有“春秋五霸”的名頭,在秦國崛起的歷史上,秦穆公也絕對稱得上是一位里程碑式的開拓者。
但是呢,秦穆公死之后讓大臣陪葬,而且還是百姓愛戴的大臣,還是有賢能的大臣,這就很讓人詬病了。
為此,秦國百姓有一句“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這說的就是秦穆公讓“三良殉秦”的事情,你說這算不算是“一世英名竟毀于一旦”
畢竟在這之后,有本事的人可不敢來秦國了,而且秦國向外擴張之路也有所停滯,所帶來的影響不可謂不大。
秦穆公“”
他驟然吸了口氣,竟是如此大的影響
要知道天幕之前所說“秦統一六國”之事,現在其余諸國對秦可謂是虎視眈眈,如此再出這種“影響人心”之事
不可不可,決不能如此了
說起活人殉葬,其實從殷商君王死后就很盛行,但秦朝開啟活人殉葬制度之風,要從秦穆公的伯父秦武公說起。
史記中記載秦武公死時,“初以人殉死,從者66人。”
而秦穆公死后,“從死者177人。”
竟是快要到兩百人,這兩百人是什么概念就算其中青壯年比例不是全部,可對國家的影響也很大,除了有本事的人不敢來秦國投靠外,這青壯年跟著殉葬,秦國的土地誰來種仗誰又來打
所以秦穆公英明一世,也不知道最后是不是腦子抽了。
好在后來秦獻公意識到了問題,為了免除人才后顧之憂等負面影響,這才廢除了人殉制度。
但這期間,也差不多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之后才迎來秦國強大的轉折點,而在這三百年間,還是多感謝中原其他諸侯國自己也不太行吧。
秦王宮。
嬴政輕哼一聲,挑了挑眉。
時也,命也,大概天命還是眷顧在秦國這邊。
由這得見,活人殉葬制度帶來的影響究竟多大。
于是這之后,活人殉葬在秦漢時期逐漸式微,往往代之以陶俑木俑,很少有人殉葬了,但遼國,用活人殉葬之風又起,比如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死后,就有一百多名大臣被強迫殉葬。
但是到朱元璋這里,竟是直接下旨恢復殉葬制度
怎么想的上趕著找罵啊
朱元璋“”
所以說,朱元璋“開局一個碗”的確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但也是由于他的階級出身,導致朱元璋在當皇帝之后,大概也想讓自己死后不失去這潑天富貴,于是竟恢復了人殉制度,由此讓宮人生殉的陪葬制度再度形成高潮
據統計,朱元璋的宮殉人數是最多的
從朱元璋之后,一直到朱祁鈺這里,宮殉人數不等,但都未超過朱元璋,而自朱元璋將活人殉葬制度定為祖制之后,便由此迅速推廣開來,其范圍之廣,影響之深,為歷朝歷代所罕見
與此同時,這也是古代統治者極其殘酷,以及壓迫女性的制度體現之一。
明朝之后的清朝,仍用活人殉葬,一直到清朝康熙帝這里,因為過于深惡痛絕此等惡行,這才下令廢止殉葬。
但哪怕如此,殉葬行為仍大量存在,甚至清政府稱殉葬婦女為“烈女”,“節婦”等,并為其修書,立牌坊。
所以殉葬制度在清朝根本沒有實際上的根除,一直到近現代的革命之后,才在法律上嚴禁殉葬。
漢朝未央宮。
劉徹注意到兩個詞
“近現代”,“革命”
“近現代”這詞出現過好幾次,而每一次的出現,好像都是在所謂的古代和后世現代之間,隔著一條“分水嶺”
所以這期間,究竟還有什么改變啊
之前天幕雖播放過相關的畫面,但展示其實也不夠全面具體。
不過所謂的“近現代”,又何止是那么簡單就展示完的,這點劉徹能想到,但就因為如此,因為看過那些畫面,所以不僅好奇心沒被滿足,反倒有了更多想往下探究的欲望。
也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再讓他去深入了解更多。
我們來先看一下活人殉葬制度的相關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