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從倫理道德的角度而言,男人娶寡婦為妻,是一種失節行為,寡居的女子改嫁,也是一種失節行為。
結果發展到后來,就單成了女子改嫁是失節行為了,這些男的可真會把自己摘掉,不利于自己的統統去掉是吧
真想呸他們一臉簡直不要臉,齷齪又卑劣無恥又惡心
就算要守節,那也是一起守節,把自己摘出去算怎么回事只想說一句話,這種算什么男人什么物種多樣性
物物種多樣性不算男人
這是不是在罵他們不是人
一部分男的臉色瞬間就難看到不行。
還有程頤,也是想罵幾句,但是想想,天幕之意,好像他指寡婦的那部分,也是要批判的
朱熹就更是臉色發白。
因為天幕提出來的“三綱五常”
再來看看朱熹說的“三綱五常”之論,其中三綱就是臣民要聽皇帝的話,子女要聽父親的話,妻子要聽丈夫的話,五常就是仁義禮智信,這四個字,在當時可是成了日常秩序的行為鐵則。
從而加強了統治者的權利,還進一步強化的家庭秩序。
結合朱熹當時身處的南宋背景看,是為了讓國家變得強大,內部先不能亂套。
一時事,說一時話,所謂的“三綱五常”雖然確實限制頗多,令人詬病,但對當時社會秩序也確實提到了穩定作用,可是這之后,思想也是該跟著變化的,結果這變化卻不是往開放的方面發展,反倒更約束了人們的思想和行為。
而且到元明清,更是成了統治者對民眾,上層對下層,男人對女人等等的控制以及管束手段,還有那道德綁架等。
再有就是“存天理,滅人欲”,這句話可不是朱熹說的,而是后來人又把朱熹的意思極端化了。
打個比方,朱熹認為飲食,天理也,山珍海味,則人欲也。
還有夫妻相合是天理也,但一妻多妾,或是三妻四妾等就是人欲了。
結果呢,這觀念發展到最后,竟又成了男權社會操控人心的一種手段了。
朱熹“”
朱熹身上被潑的黑料正經還挺多的,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自己去搜搜。
朱熹再一次“”
他到底都被潑什么黑料了
不過話說回來,一句話都能有無數個解釋,更何況是這些大儒的傳世觀念等。
而且也不能說他們就毫無責任了,若是換做其他話語,能被曲解和利用所以說到底,這些觀念的提出,不管怎么有理由,怎么結合當時的情況來看,其負面因素說到底原本就是存在的,只不過逐漸被后人放大了罷了。
而除了程朱理學,就比如孔子的儒學觀念,發展到后面,不也是被曲解更改那么多,甚至還無中生有呢。
孔子“”
不過我們這些就先講到這里,否則話題就又要跑偏了。
不不不,天幕不要
再說回明朝這里,朱元璋為了鞏固統治,所施行的種種舉措,對于社會的負面影響,以及對于這之后的負面影響,足可見一斑,所以他不能成為千古一帝,也不是千古一帝。
或許朱元璋功績還是很大的,可這些制度的頒出,不足以被他的功績抵過去。
像秦始皇嬴政,漢武帝劉徹,唐太宗李世民這三人,誰能說他們一點錯都沒有誰能說他們的統治沒有絲毫問題但誰又像朱元璋這樣,給女子,給社會,給后世帶來如此大的影響
盡管后面也有推波助瀾者,但身為皇帝,所行決策,上行下效,所起到的作用影響更不可忽視。
是皇帝,就要擔得起這份“責任”,做不到,就要承擔罵名,無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