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滅國繼絕世
水災,地震,山洪暴發,狂風冰雹,連年災害,饑荒蝗災
這不是一兩年,而是十多年的災情。
而百姓甚至都到了人皆相食的地步,甚至連整個河水都成了血紅色。
單是聽著,都叫人心驚膽寒,滿目瘡痍之感。
可如此,在鄧綏的治理下,竟是最終使得天下恢復平靜,年歲得到豐收所以女子究竟比男子差了哪里于治國上能力不足,還是于決策上判斷偏差亦或是詔令制度上不夠規范和得用
這一時間,他們竟是想不出來如何辯駁。
如果說先前聽著還是復雜感慨,而現下再聽這十多年的災情之事,以及最終結果,則是讓他們不得不心生震撼之意了。
“興滅國,繼絕世,錄功臣,復宗室。弘德洋溢,充塞宇宙。巍巍之業,可聞而不可及;蕩蕩之勛,可誦而不可名。”
鄧綏做的,又何止這些事。
我們都知道古代有世家大族,而所謂的世家大族,正崛起于東漢時期當時在宮內傳發書奏的職位如侍中,中常侍,省尚書事,黃門侍郎等,可都被名門望族所壟斷。
于是自和熹太后鄧綏以女主臨朝稱制后,宮中禁地不再接納公卿望族,而以閹人為常侍,小黃門傳達南北兩宮的命令,接管世家大族在宮內之職,從而削弱了世家大族在朝中的勢力影響。
而無論是利用宦官,抑制世家,還是先前說的平反冤獄,減免刑罰等,鄧綏的一些種種寬宥舉措,不得不說為連年災情下的東漢,了休養生息,以及也讓百姓有了得以喘息的機會等。
秦王宮。
嬴政不禁點了點頭。
這種種舉措,方方面面,確實都有助于調和朝政,安撫民眾。
在連年自然災害之下,帶來的也不止是百姓之苦,還有經濟上的沖擊和損失等。
于是鄧綏除了賑濟災荒,通利水運,下調鹽價等,還躬行節儉,整治貪腐。
如鄧綏下令削減皇家祭祀大典的名目并儉省膳食,而鄧綏自己也一天只吃一餐。
除此之外,還減少宮廷御馬的食料,削減了侯爵封地稅收,削減了土木營造。
又采納樊準的建議,減去大官,導官,尚方,內者所管的膳饈,擇米,刀劍,帷帳等服御珍膳,以及靡麗難成的物件,如非供祀陵廟,稻粱米不得選擇,早晚一肉飯即可。
還有舊太官,湯官常年要用一萬萬,鄧綏敕令停止,每日減少節省用費,自此裁去數千萬。
郡國所貢納的物品,都減去半數以上。
以及永初七年,即公元113年正月,鄧綏與漢安帝率領命婦及群妾入太廟齋戒,發現太廟中上供的新味,大多不適應節候,有的積養強行催化成熟,有的在萌芽狀態就采摘挖掘,味道還沒有形成就夭折。
于是鄧綏認為,培育萬物應順應時節,不能違背農時,而后便下令此后供奉宗廟與皇室之物,都要到了時節才貢上,因為此,竟是省卻了一十三種食物。
躬行節儉啊能夠做到這份上,真的是很不容易。
而且又有幾個能做到這份上的
這一時間,又是使得歷朝歷代太多人都為此心生感慨,如此女性,竟又是見識了一個。
除這些之外,鄧綏還反對迷信,罷黜巫祠
因為鄧綏認為鬼神難于征信,太多的祭祀沒有好處,一臨朝即詔令罷除一切濫設的祠堂。
她反對巫蠱迷信,還赦免了自漢光武帝劉秀以來,因“妖言巫惡”而犯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