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以無德,托母天下,而薄祐不天,早離大憂。
延平之際,海內無主,元元厄運,危于累卵。
勤勤苦心,不敢以萬乘為樂,上欲不欺天愧先帝,下不違人負宿心,誠在濟度百姓,以安劉氏。
自謂感徹天地,當蒙福祚,而喪禍內外,傷痛不絕。
頃以廢病沉滯,久不得侍祠,自力上原陵,加咳逆唾血,遂至不解。
存亡大分,無可奈何。
公卿百官,其勉盡忠恪,以輔朝廷。”
等等這是
“朕以無德,母儀天下,而天不祐我,早遭大憂。”
“殤帝延平之際,海內無主,平民厄運,國家危于累卵。”
“我勤勤懇懇,一片苦心,不敢以萬乘之國為兒戲,上求不欺天愧對先帝,下求不違背民意有負本心,至誠在于賑濟安度眾生,安定劉氏天下。”
“以為能徹底感動天地,蒙受福祚,然而卻內外喪禍,傷痛不絕。”
這是出自鄧綏之口
“近來老病沉重糾纏,長久不能侍祠宗廟,自奮力上原陵,加上咳逆唾血,以至不起。”
“生死存亡,壽命大限,是無可奈何的。”
“公卿百官,應勉力盡忠恪慎,輔助朝廷。”
這一句一句聽著,歷朝歷代諸人竟是逐漸怔松且難言。
天幕聲音浩蕩清晰,一字一句盡皆傳入耳中,其意皆明,其心可鑒。
這些是
這是鄧綏臥病在床時的詔令
永寧二年,即公元121年二月,鄧綏臥病日漸嚴重,便乘輦到前殿,見侍中,尚書,并北至太子新近所修繕的宮室,而后返還,并大赦天下,賞賜諸園貴人,王,主,群僚錢布各不等。
再之后,便是詔令此言于眾人。
三月十三日,鄧綏去世。
其在位二十年,享年四十一,謚“和熹皇后”,三月二十六日與漢和帝合葬于順陵。
果真是如此。
是鄧綏病重之際所說言語。
鄧綏在病重之際,仍念著國家,仍念著百姓,上求不愧于先帝,下求無愧于百姓,更盼著內外喪禍能絕于百姓,絕于天下,也叮囑公卿百官,盡忠恪慎,輔助朝廷
她賑濟安度眾生,也是安定了劉氏天下
若是沒有鄧綏,在這樣的天災之下,東漢如何能順利延續下去指望那漢安帝劉祜
知道為什么鄧綏做了這么多,可結果卻少有人知嗎
其中之一,便是因為鄧綏去世之后,漢安帝親政,在他人慫恿之下,竟將鄧氏一族全部貶為庶人,很多人都在皇帝和地方官的逼迫下自殺了因為漢安帝劉祜成年后不修德行,所以大肆戮辱賢臣
也是如此,遂導致蔡倫,鄧騭,太尉楊震等人被逼自盡。
同時“附事內寵”,導致東漢“內寵始橫”,皇后,乳母,外戚,宦官一同干政,繼而聽信讒言廢黜太子劉保,導致死后東漢政局混亂,奸佞亂黨開始登上政治舞臺,東漢呈現出由盛轉衰的局勢
漢朝未央宮。
劉徹幾乎聽得呼吸一滯,臉色僵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