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了,翠鸞這是得救了”
“她父親竟是做了廉訪使那豈不是可以找崔通報仇了”
張天覺的確要為自己的女兒討回公道,也想要將崔通就地正法。
但是到最后,不止那崔通的伯父崔老漢為其說情,竟是連翠鸞都為其說情,于是張天覺只能赦免了崔通的罪過,不僅讓翠鸞與崔通重新團圓,還在那試官之女臉上辭“潑婦”二字,使其淪為了使喚丫頭。
嗯,真是好一個“大美滿結局”啊。
歷朝歷代下的眾人“”
有那正常思維的,都不覺得這是什么大美滿結局吧
那崔通可是要殺了翠鸞,還說那翠鸞是逃婢啊并且還將翠鸞給嚴刑拷打,發配出去,這是人做的事情
還有那翠鸞,最后怎么會
那翠鸞只有一個思想,就是女誡中所提到的“一女不事二夫”,所幸崔通都回心轉意了,為什么不原諒
可我們再來看看崔通是怎么想的
在試官提出要招崔通為婿時,他思忖道“我伯父家那個女子,又不是親養的,知他哪里討來的我要他做甚么能可瞞昧神祇,不可坐失事機。”
而在崔通得知翠鸞是廉訪使的女兒時,卻又立刻告饒道“小娘子,可憐見。可不道夫乃婦之天也。”
然后又后悔想“我早知道是廉訪使大人的小姐,認他做夫人豈不好也。”
再說那崔通也與試官之女有了三年夫妻之情,卻仍是央求崔老漢為他求情,說道“伯父,你與我勸一勸波。我如今情愿休了那媳婦,和小姐重做夫妻也。”
而翠鸞也與自己的父親說“這是孩兒終身之事。也曾想來,若殺了崔通,難道好教孩兒又招一個”
她這是遵循“一女不事二夫”的古訓,所以雖然“傷心切齒,怒氣沖天”,可卻仍要委曲求全
回心轉意
這就是天幕說的回心轉意
這就是翠鸞說的原諒求情
可真是憋屈死她們
為什么聽到這里,竟更是憋屈了
崔通薄情寡義,趨炎附勢,狠辣無情,眼中哪里有情義,分明只有權勢
翠鸞可憐嗎可她也可悲可恨最后竟是因為“一女不事二夫”的古訓,于是只能委曲求全,然后將怒火發泄在無辜的試官之女身上,將其臉上刺字,讓其淪為使喚丫頭
一來對方并不知情,也是受到了蒙騙,二來最可恨的難道不是崔通
連對方想要殺了自己,命人嚴刑拷打,發配出去這等行為都能原諒,這已經不是委曲求全了,而是低賤下等原先有多可憐,現在就有多可笑,將自己的苦楚再負累到另一個女子身上,更是可恨可恥,惡心至極,此才是潑婦之行徑
而說到底,翠鸞能有如此想法,就是因為“一女不事二夫”的訓誡
于是崔通什么事也沒有,翠鸞要委曲求全,而那毫不知情的試官之女,卻要為此承受最終的苦果和悲慘命運
殊不知,若是翠鸞沒有遇到她父親,她最后的命運又豈會比那試官之女好到哪里去
如此還能原諒負心寡義,無情無義的崔通,只能說,這翠鸞還不如直接死了,否則之后也是被糟踐蒙騙的命
從可憐之人到可悲可恨之人,竟是不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