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頗有成效的決策還是針砭時弊的制度和詔令亦或是其他什么
于歷朝歷代之下,眾多男子聽此問,立即討論了起來。
讓經過戰亂之苦的國家重新煥發生機,究竟需要什么最重要的是什么
有的認為是決策,有的認為是上行下效的詔令,有的認為要多從安民的角度考量等等
但無論如何,都不能統一。
而后聽天幕開口道
其實不管是什么,最終都要作用于民,因為先前已經說了,國之根本就是民,是百姓。
無論是勞作還是生產,亦或者是遵循制度的實施,都逃不開一個“民”字,那些從戰場上下來的將士,哪個不想娶妻生子,又哪個不想有安定的生活
經過戰亂的百姓,又如何不想有個安穩的生活,能夠結婚生子,家庭和樂但問題是,他們討得著媳婦嗎
畢竟戰亂,死的可不止是將士,還有百姓,其中老弱病殘弱是死亡最多的,而這其中,女子又占大多數,對吧
種種結合算下來,再加一個女子不能改嫁,要守寡守節的限制條件,那即使戰亂已經結束,恐怕人口凋零問題也得不到多少的改善解決,畢竟生育少不了女子的參與,而一旦出生人口數量提升不上去,其他什么都不用說了。
這就是最簡單的問題和現實,當人口出生率逐漸走低之時,一個國家最根本,也最嚴峻的弊病問題已然顯現。
這是一筆賬,其實完全不難算明白。
而就是因為很容易算明白也想明白,所以歷朝歷代下眾多人竟都是狠狠抽了口氣
生產力需要人口,打仗需要人口,而人口的增長,需要女性的生育。
不發生戰亂還好,可一旦發生戰亂,不管是戰爭中,還是戰爭后,更是需要大量人口。
然而女子若是不能改嫁,并且要守寡守節,甚至為了守節而無辜慘死那豈止是消耗了一個女子的一生,這從根本上,竟是能夠直接致使出生人口的逐漸走低
而這種情況帶來的種種后果和負面影響,簡直能成為一個惡性循環
一想到這里,如何不讓人變了臉色。
更甚至,天幕不止是說說,還給出了很直白的數據
那些什么奇怪的符號他們看不懂,可他們能看懂字,還有那些長短不一的“柱子”等。
這是我國近些年出生人口數量,以及人口老齡化趨勢問題。
可以看出新生兒數量逐年下降,而人口老齡化問題竟是逐年走高,想必大家也清楚國家出臺的各種政策,什么專家建議生三胎,各省份還出臺了各種福利政策,可就是沒起到多少作用,出生人口逐年下降的問題還是得不到解決。
從根本上說,這是因為什么呢
是女性權益得不到保障現今社會壓榨女性的現象仍是太多也有太多的不公平
那正好,這就是孽力回饋,不是不報,而是時候未到
除非男人能生出孩子來,否則再如此不公平對待,重男輕女,表面提倡男女平等,實際男女根本不平等,那再等幾十年,或一百年之后當出生人口越來越少,青壯年越來越少,就等著老人逐漸死亡
當人都死得差不多了,那國家也就不成國家了,當是不復存在
歷朝歷代下所有人“”
民不存焉,國能安在
那豈不就是再不復存在之理
想那后世女性地位恐怕提升到他們無法想象的地步,可都出現如此問題,那現在
要知道有天幕在,還說了這些那些之多,女子所思所想恐怕已悄然發生改變,如若他們再不變,不做出更改和調制,那經由天幕而覺醒的女子們,她們會如何而他們想要評判壓制等,當真能制止得了
如后世那樣的情況斷然不能出現,既然如此,那豈不是應該
所以對于古代農耕社會而言,既然和平保障不了,死亡也避免不了,那不止不能禁止女子改嫁,更要鼓勵女子改嫁當女子生活安穩了,滿足所需所求,才會使得家宅安寧,家庭也和樂。
小家組成大國,對于一個家而言,女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畢竟教兒育女少不得女子,操持家務少不得女子,安定家宅也少不得女子,而一家安穩,子女成才,又是于國有利,所以以小見大,女子的地位和待遇如何,真的太重要了。
那些古代一直壓迫女子,還試圖利用女誡等訓導女子,教化女子的,簡直無異于異端叛國者才是
這些人埋下的禍根,埋下的弊病,長此以往,積累成多,到最后已經不是解決不解決的問題了,而是就算想解決,也根本解決不了多少,畢竟我們現在所遇到的種種男女問題,和古代所遺留下來的弊政等等,根本就脫不了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