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新唐書中,武則天先是發現了女兒死,可等王皇后來,才痛哭失聲,就算是裝的,這顯然也不合常理。
于是在資治通鑒中,便調整為武則天先是痛哭于女兒的死,然后詢問左右侍從,等李治來,再繼續痛哭。
你看這就表現出了一個痛失女兒的母親模樣,是不是更合情合理了
可真的是太會安排,也太會講故事了,完全是叫人再挑不出毛病來了呢。
眾人再次“”
尤其是之前已經破口痛罵的那些人不是,天幕,你為什么不能早點提示一下這也太讓人尷尬了
所以大家發現了吧,這越是往后的史籍之中,對于武則天殺女這件事,就越是有了詳盡的記載,而且也越是言之鑿鑿,將之安排得更加合情合理,各種小細節那堪稱是具體到位啊,挑都挑不出錯來了。
前面記錄史料的人都尚且不知具體真相,結果后面的人竟是猶如親臨現場,完全親眼看到了一樣,可真是玄幻呢。
可能寫后來這些史籍的人,有什么大神通吧,既是如此,那可真是叫人佩服佩服,嘖。
能有什么大神通可比得過天幕你
有人不禁捂臉難言,滿是尷尬。
再看于歷朝歷代之下,一路聽到這里的女子們
震驚復雜的情緒退卻之后,涌上來的卻是皺眉和疑問。
所以為什么越到后面,那史籍之中就越是如此具體詳細的記載此事
學者顧頡剛先生曾經提出過“古史層累說”一說。
這一詞匯簡單來說,就是歷史在流傳的過程中會發生變化,從而逐漸失去其本來面目。
所以考古考證過往的歷史,往往不能只依據流傳下來的史籍史料,而是要經過多方驗證,還有我們先前提到過的挖掘陵墓等,其實就是為了能夠更嚴謹的發現,以及考察和證實歷史。
也因此,像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這等記載武則天殺女事件的史籍,也未必就是真的。
更甚至,為什么越往后,就越是要證明“武則天親手掐死自己女兒”這件事,簡直就像是一個接一個補充,生怕這件事再被人懷疑一樣,其實說到底,無非也就是想印證這件事的真實性想要將武則天殺女這件事坐實
我們是不是可以試想一下,就因為她是女帝,是唯一一個顛覆封建男權統治,難得出現過的女帝,所以才想要借此來突出武則天的狠毒,殘忍,泯滅人性等等,然后遏制后來人效仿其以女人身份登基為帝
為了防止這現象出來,所以武則天的形象必然是要遭到抹黑的,甚至是指責和痛罵的,所以這并不稀奇。
聽到這里,已是有不少女子冷笑出聲。
的確,這當然并不稀奇。
于一個女子身上所遭受的,其發生什么都不意外
而就算是聽到這里,還有那等不愿意接受的人在,覺得如此說法,也不過是多加揣測罷了。
然后又聽天幕繼續說道
然后我們再往前推,除了史籍之外,其實還有兩個旁證
如武則天后面以太后身份臨朝稱制之時,徐敬業等以扶持被廢黜的廬陵王李顯為號召,在揚州舉兵反武,其中初唐四杰之一的駱賓王,則特意為此撰寫了討武曌檄,其中對武則天的攻擊是無所不用其極
甚至其中說武則天弒君鴆母,說武則天殺了唐高宗和自己的母親。
當然這肯定是瞎掰亂說的,但從另一方面而言,這其中卻是絲毫都沒有提及武則天親手殺女這件事。
試想一下,駱賓王都如此說武則天了,還差武則天親手殺女這件事
所以如果當時要真是有這種說法的話,想必駱賓王絕不會放棄這件事,一定會更善加利用才是。
再者說,在后面的唐憲宗時期,于這一時期成書的大唐新語中,可是記載了大量唐代歷史人物的言行故事,但是這其中也沒有提到武則天親手掐死自己女兒這件事。
結合種種,所謂的武則天是否殺女這件事,難道不是疑點眾多
秦王宮。
嬴政不禁點了點頭。
武曌,應當就是那武則天,單說這檄文,都給武則天安上了弒君鴆母的罪行,又如何不提武則天親手殺女一事
又是弒君,又是鴆母,再加上一個殺女,豈不是更全面嚴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