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人穿著一件灰藍色的確良襯衫,一條黑色直筒褲,腳踩一雙黑色皮鞋,國字臉,濃眉大眼,鼻梁上駕著的金絲邊眼鏡和襯衫胸口口袋別著的英雄牌鋼筆都顯示著城里人的架勢。
陳思明怔怔看了一眼梁寶珍,頗有禮節道,“小梁同志好。”
梁寶珍心里有鬼,渾身不自在起來,只點點頭示意,溜去廚房了。
“這丫頭”梁志高招呼上準女婿,兩人一道往堂屋去。
梁家的房子是前些年翻修過的,費了好些石料。兩座屋子坐北朝南,東屋有三間房,梁志高和宋春花一間寬敞屋子,旁邊是梁寶珍和梁寶玲的屋子。西屋也有三間,面積大些,中間是堂屋,兩側是老大老二的屋子。東屋旁砌了個小屋做廚房用,后頭還養了三只雞。
夏天屋里悶,大伙兒都愛在自家院里擺上木桌吃飯,平白還能得些風吹,今兒是貴客上門,梁志高親自迎接,和陳思明在堂屋說話。
此時另一邊的廚房也熱火朝天。
宋春花揮舞著菜刀在廚房忙碌著,今兒她是下了狠心的,拿了一個雞蛋燒湯,還去大隊長家借了一斤豬肉,準備炒個回鍋肉。
老幺梁寶玲正添著柴火,小臉一揚,裝出個大人樣,“姐,你不陪著姐夫說話呀”
雖說她才十二歲,懂得可多,還偷摸見過村里人和隊里知青說話。小丫頭性子野,成日頂著一頭蓬松短發滿村子跑,偏就是心思沒用在學習上,就愛玩兒愛吃。
“你懂啥”宋春花埋汰幺女一句,真是人小鬼大,掀了掀眼皮看著三閨女,“寶珍過來,讓你爸跟姑爺說話,你們還沒結婚呢,還是遠著點兒好。”
雖說自己閨女和準姑爺的事兒八九不離十了,但是現在是啥時候就男男女女站近點兒說話都能被盤問的時候,還是得注意作風問題。
“知道了。媽,二哥呢”梁寶珍幫著拿碗盛菜,四處一看,沒見著二哥的身影。
梁寶玲知道,一嗓子就喊了出來,“二哥找那女知青去了”
宋春花聽不得知青二字,聽著就犯腦殼痛,“天殺的,非和那知青理不清了是吧人都琢磨著回城了,還非得巴巴往前湊把你二哥叫回來,真是沒個樣子”
梁家四個孩子,老大梁寶英已經結婚,育有一女,前天一家子回京市探宋建國的親去了,得過些天回來。
老二梁寶軍按說也早該結婚,可這人偏生和來村里下鄉的女知青徐彩霞看對眼了,兩人剛有處對象的意思,結果這兩個月外頭風聲頻傳,說是有條件的知青能返鄉,現在兩人的事兒真就不好說了。
宋春花跟二兒子說過幾回,別圍著那知青轉,重新在村里相看門親事,可兒子死活不愿意。當年老大和宋建國在一塊兒她就不看好,總覺得這人對自己閨女不夠上心,偏偏寶英一頭栽了進去。說穿了,那不是還是想巴上當地人,下鄉的日子好過些嘛。
不過現在她也懶得搭理,還是得把閨女的婚事辦妥了才行。
梁寶軍被梁寶玲叫了回來,一看就知道四妹出賣了自己,嚷著要收拾她,梁寶玲倒是不怕,吐吐小舌頭一溜煙竄去廚房了,“二哥,你快陪姐夫說話去,不然小心媽收拾你。”
回鍋肉爆得香,滋滋冒著油,梁寶玲手按在灶臺眼巴巴望著鍋里,一眼都不愿意離開,看得梁寶珍直發笑。
這年歲大伙兒肚子里油水都不夠,過年過節才能吃上回肉,這回還是托了梁寶珍定親的福,宋春花看看鍋里的肉片,給兩個閨女一人喂了一片,香了兩人一嘴,自己倒是一片沒嘗,就拿著筷子蘸蘸油汁,嘗了嘗咸淡。
梁家院里的大圓桌上擺著四菜一湯,蒜苗回鍋肉,野菜餅子,炒大白菜,番茄蛋花湯,一盆玉米面饅頭。
因著下午梁志高和梁寶軍下地是重勞力活,陳思明是客人,這三人一人分了兩個饅頭,宋春花和兩閨女一人一個饅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