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政治斗爭不是請客吃飯,是你死我活,是成王敗寇。”
韋香兒打斷李顯的話,“你的好心,你的善良,只會成為別人攻擊我們的刀劍。”
因為她是太平的人,所以她可以毫不猶豫背刺李顯韋后。
也正是因為她是太平的人,在李顯死后,她會毫不猶豫幫助太平發動兵變。
“”
李顯心思傷心了。
他死了
二娘聯合婉兒兵變
韋香兒絲毫不意外,甚至還有一種塵埃落地的坦然。
她就知道太平狼子野心,不甘人下,若不能除去她,便會被她所反噬,終有一日,她會從她手里奪走李唐江山。
“兵變”
武曌微微一笑,“我這個女兒,倒是比顯兒旦兒像我。”
上官婉兒波瀾不驚,繼續書寫詔令。
而此時的太平,在太醫院院正與其他太醫的聯合救治下緩緩睜開眼,聽到天幕說的那句話
婉兒配合她發動兵變。
這一日,終究還是來了。
根據舊唐書記載,景龍四年六月壬午日,韋后聯合安樂毒殺李顯。
“”
李顯拍案而起,“怎么可能”
韋香兒被噎得一窒,“荒謬”
李旦愣在原地,好一會兒才找到自己的聲音,“這、這簡直是污蔑。”
“肯定是污蔑。”
小小的李隆基不以為然,“既然兵變,那肯定要找借口,要不然禁衛軍們誰會跟著你反對太后”
“”
武曌無話可說。
上官婉兒筆尖微微一頓,在詔令上畫出一點墨跡。
但她反應很快,立刻抽走詔令,重新書寫,一邊寫,一邊用余光偷偷打量武曌。
大抵是這個消息著實荒誕,連喜怒不形于色的圣人此時都有一瞬的凝滯。
這段歷史自我矛盾到史官們都不知道怎么寫,所以史官們直接擺爛,寫韋后與安樂公主求皇太女之位,然后毒殺李顯。7
之后就是李顯死后的韋后的極限操作了,秘不發喪,調集府兵五萬人駐扎在長安,日夜巡視提防太平與李旦,再讓自己的心腹領兵五百去防備李顯遠在外地的兒子李重福。
是以,朝政全部落于韋后之手。
天幕之上,禁衛們調動頻繁,山雨欲來風滿樓。
在這個時候,韋后的操作都是沒有問題的,包括讓一直負責起草詔書的上官婉兒起草立李顯幼子李重茂為皇太子的遺詔,讓相王李旦輔政,她為皇太后攝政,把各方勢力平衡的都很不錯。
但主少國疑,而宗室力量過大時,不是你防備平衡就有用的,而我們的太平公主,也忍韋后忍了太久,于是在李顯死后的第十八天,她聯合李隆基發動兵變,盡誅韋氏一黨。8
李旦大驚失色,連忙把懷里抱著的李隆基拉出來左看右看,“你好大的膽子”
“這本就是我李家的江山,憑什么要讓給別人”
小小的李隆基振振有詞,“伯伯能做,阿耶也能做。”
“二娘”
李顯痛呼出聲,“你、你怎能如此啊”
韋香兒抬眉看李顯,不悲不喜,“二娘忍到郎死后才發動兵變,已是念在郎待她親厚的情分上。”
“兵變奪嫡并非兒戲,而是不死不休。”
但這一次兵變,u主個人覺得應該是太平有史以來最后悔的一次。
因為在這次兵變里,她的知己至交被李隆基所殺。9,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