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之上的太平公主越發頻繁出入宮廷。
“四兄,若沒有婉兒的這份遺詔,我與三郎便是謀逆作亂。”
太平向李旦道,“正是有了這份遺詔,我與三郎才是奉詔討賊,匡扶李唐江山。”
“而今三郎問也不問便將婉兒殺于宮廷,此等行為未免太過涼薄。”
“三郎今日殺婉兒,明日是不是殺我后日”
太平聲音微微一頓,眸光微深,“后日的四兄,又該如何自處”
李旦驚出一身冷汗,“這、這”
“這是三郎糊涂”
“二娘,你放心,我定不會讓婉兒白白送了性命。”
李旦道,“我會厚葬婉兒,追封她的家人,給她應有的體面。1”
李旦對上官婉兒的追封,毫無疑問是打了李隆基的臉。
李隆基這會兒過得非常憋屈,但只能忍著,誰讓他這事兒做得的確不地道呢
天幕之上,李隆基分外憋屈。
李旦有令,他不得不隨眾人祭祀上官婉兒,他看著上官婉兒的墓碑,面沉如水,一言不發。
終有一日,他會讓這些壓在他身上的東西全部消失不見。
而我們的太平公主,此時的行為已不能叫放肆,而是叫肆無忌憚,不知收斂。
仿佛上官婉兒的死帶走她最后的一絲理智,讓她整個人陷入一種無法言說的瘋狂
政變結束,小皇帝與相王李旦登上城樓,安撫又一次被兵變波及的百姓2。
百姓你望望我,我望望你,說不出的怪異。
圣人安撫百姓,相王跟著做什么
很快,他們知道了
皇城內院,太平公主冷聲質問小皇帝,小皇帝畏畏縮縮,“姑、姑母,可是,可是我才是皇帝。”
太平公主一個眼刀,小皇帝立刻閉嘴,憋憋屈屈不敢再說話。
次日早朝,在眾目睽睽之下,太平公主挾持小皇帝,直接伸手將上面坐著的小皇帝一把拽下來,“孩子,這個位置已經不是你的了。”3
小皇帝愣在當場。
但周圍人已不給他反應,擁立相王李旦為天子。
如果說以前的太平公主遇事冷靜,沉敏多變,遇事留一線,從不將事情做死做絕,而現在的太平公主,則全然不顧,令人心驚。
聰明如她,如何不知在李隆基殺上官婉兒而薛崇簡選擇袖手旁觀之際,她與李隆基之間的勝負便已經有了分曉。
一個天子妹妹,一個天子年輕有為的兒子,任誰都知道結果是什么。
而太平公主現在仍能活躍在朝堂,是因為她之前為自己積累的政治資本,但那些政治資本遠遠不夠,她需要更多,需要能夠扳倒李隆基的政治資本。
所以她又一次有了從龍之功,又一次在青史留下累累罵名。
天幕之上,官員們對太平公主的行為敢怒不敢言。
到底是一朝天子,她怎能如此不敬
太平將一切盡收眼底,卻沒有停止自己的動作。
其實她已經輸了,她只是不甘心。
不甘心婉兒這么死了。
不甘心萬里江山從此落入李隆基手里。
所以她拼盡全力也要鬧這一場。
武曌笑了一下。
遲了。
勝負已分,成王敗寇。
她這個女兒的結果,怕是不會好。
小榻上的太平深吸一口氣。
一切尚未發生,一切還來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