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崇訓緩緩抬眉,視線與李隆基相撞,“臨淄王謀逆作亂,罪不容誅”
“武皇有旨,斬其頭顱,高懸南市”
“武崇訓,你好大的膽子”
李隆基勃然大怒,“竟敢假傳圣旨”
“動手”
“殺”
言歸正傳,我們再將視線轉回韋后身上,然后我們就會發現,韋后這個人著實有些晦氣在身上。
正當她熱火朝天給提高所有公主待遇,給安樂公主鋪路的時候,李顯死了,死得突然而又蹊蹺,這個時候的她滿打滿算在皇后的位置上才做了五年,根基完全不穩。
對比她的婆婆武皇,我們就能發現她的根基有多淺薄
武皇650年再次入宮,655年得封皇后,這個時候的武皇便與李治一同參與朝政,其中李治親舅長孫無忌的被流放就有她的參與。
660年武皇與李治二圣臨朝,683年12月李治駕崩,684年正月李顯登基,同年二月李顯被廢,立李旦為傀儡皇帝,開啟自己臨朝稱制的歲月。
690年女皇登基,698年立李顯為皇太子,705年政變退位。
我們哪怕從忽略武皇前期的參政歲月,從二圣臨朝開始算,二圣臨朝22年,臨朝稱制17年,加在一起就是39年,在登基為帝之前,她已經有39年的掌權歲月,就這還不算她早期與李治一同掌政的歲月,如果連那10年都算上,那就是在登基之前她已經有了49年的鋪墊,是韋后的十倍。
武皇有49年的積累與鋪墊,有李治的臨終遺言,給她的掌權背書,哪怕死了倆兒子還有倆兒子供她折騰。
我們再看韋后,滿打滿算只有五年的掌權時間,李顯倒是跟她一條心,但是死得突然而詭異,話都沒留下一句。而唯一的兒子呢,早就被武皇噶了,李顯的其他兒子不是搞死她兒子的兇手,就是想搞死她和她女兒,這種情況下,她拿什么跟武皇比
根基不穩,老公早死,沒有兒子,所以現在也有一個說法,是韋后李顯被李隆基吃了絕戶。
在宗族制的封建男權社會,沒有兒子,就意味著自己的家業會被在男主人百年之后拱手相送,所以這也是李隆基能宮變得如此順利,后面又輕而易舉掌控朝堂的一個原因之一。
韋后已是絕戶,無論她落得什么下場,都不會有后人為她鳴不平。
當然,太平公主與上官婉兒背刺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如果這兩個人哪怕不幫韋后,而是中立狀態,韋后與安樂的下場都不會這么慘。
“你說我只看到三郎與四郎,而看不到二娘。”
武皇淡淡看著上官婉兒,神色不悲不喜,“那么二娘,又為儲君之位做過什么努力”
“三思承嗣針對四郎時,二娘護著他們。”
“我被逼退位,她依附三郎,得封鎮國太平公主。”
“三郎暴斃,她又依附隆基,去針對韋氏與裹兒。”
“韋后與裹兒被隆基清理,她自己也落個兔死狗烹的下場。”
“她從頭到尾以李唐公主自居。”
“哪怕我將她嫁到武家,她想做的也并不是武家兒媳,而是李氏的女兒。”
“但既為李氏的女兒,她又為何生不出與裹兒一樣的野心”
上官婉兒身體一僵。
“你有沒有想過,我為何一定要將她嫁給武家人”
武皇聲音緩緩,透著幾分不易察覺的疲憊。
上官婉兒微微一愣,瞳孔驟然收縮。
武皇慢慢合上眼,孤寂聲音響在寂靜大殿,“我將她嫁給武承嗣,從來不止是為了保護她。”
上官婉兒身體一軟,慢慢坐在冰冷地板。
可惜她的二娘,從頭到尾只想做李唐的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