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這事畢竟牽扯到楊賜與何進兩位當朝超級大佬,那門子固然有些不對,你這么奪回去就對了?
你覺得對方在羞辱你?可你這個舉動難道不是在羞辱人家?
更不要說,這件事情里面楊賜與何進都很無辜好不好?你身為楊賜的屬吏,無端替自家上官惹出這樣的事情……為啥還理直氣壯呢?
然而,眾人又想了想此人的家世和名望,卻俱都無言。
“大將軍追究此事了?”一念至此,公孫珣也是無奈蹙眉問道。
“沒有。”王允搖頭道。“大將軍沒有追究此事,楊公也沒在意……但是事情傳開后,當時作為大將軍屬吏的河南尹門下諸位卻都覺的受了辱,居然聯合起來,行刺殺之舉。數日前,文舉差點就要死在洛中了。故此,楊公將他托付到我這里……”
“我曉得了。”公孫珣當即醒悟,復又對孔融言道。“文舉兄且隨子師兄奉公,我回去便寫信給遂高兄……河南尹那些人固然無禮,但遂高兄卻不是個慢賢之人,我一定會盡力奉勸他一番的。”
孔融微微拱手,算是承情,但眉宇間卻依舊有些不服氣的樣子。
“那便好了!”曹操也是松了一口氣,便趕緊嬉笑言道。“天氣太熱,王公、六龍先生、文舉兄,咱們速速入城吧!”
公孫珣和王允對視一眼,俱皆笑著點頭,而荀爽多年未回家鄉,陽翟自然也是多年未來了,所以他更是迫不及待。
然而,就在這時,孔融卻握著佩劍梗著脖子突然大聲言道:“之前我有所疑慮,乃是因為擔心五官中郎將的立場,如今知道他也是當年黨錮中的同志,如何還要拖延?方伯,要我說,不如就在此處與五官中郎將說個通透,請他助我等一臂之力!”
王允和荀爽一時沉默,而公孫珣和曹操卻是同時心中一動,復又同時看了對方一眼。
等了半晌,在孔融的氣勢逼迫下,王允終于緩緩言道:“文琪,你可知道你的奏疏早早到了洛陽,如今連我這個豫州刺史都來上任,可中樞卻一直沒有回復嗎?”
公孫珣笑了笑,然后也按住了自己腰中佩刀:“軍務繁雜,中樞的事情我確實不太清楚。但文舉兄剛剛因往事而稱我為同志,我又怎么可能不明白諸位的來意呢?”
—————我是四歲讓梨的分割線—————
“竊見遼西公孫珣,年二十九,字文琪,淑質貞亮,英才卓礫。初涉藝文,升堂睹奧。目所一見,輒誦于口;耳所瞥聞,不忘于心。性與道合,思若有神。其人忠果正直,志懷霜雪。見善若驚,疾惡若仇。任座抗行,史魚厲節,殆無以過也。”——《請以平黃巾功封公孫珣書》.孔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