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畔的五月還是很熱的,尤其是到了下午的時候,但戰事既開,就再無多余念想了,烈日之下,位于河西的蒲津渡已經殺到了白熱化的地步,雙方近萬大軍都在拼盡全力苦戰,以至于死傷累累,血染灘頭!
幽州軍是精銳不錯,但卻因為是渡河來攻,未免天然失了地利;而且既然要渡人,那所攜帶的軍械物資就不免有些偏少;除此之外還是那句話,一次渡河不過千余人,所以局部戰場的兵力他們并不占優!
相對應的,關西軍雖然只有五千人,雖然因為漢軍的暗度陳倉與決絕大感忐忑,可說到底,他們非但有五千戰兵,還有數量更多的輔兵、丁壯存在,這些人用上弓弩、長矛照樣是可以殺人的,他們甚至還有一座大營可以依仗。
那么這種情況下,打出一個令幽州軍心痛的減員損失就理所當然了。
甚至完全可以說,如果此時休戰,那按照之前雙方的交換比,那張濟絕對可以躋身天下名將之列,因為還從來沒有一次戰斗讓幽州軍的精銳面對區區五千人時產生如此大的損傷。
之前河東一戰固然減員頗多,可那時的對手足足有十萬人!
就拿高順的陷陣營來說,其部是天下難得的精銳不錯,但是連番作戰,從晉陽城到高粱亭,從高粱亭到茅津,從茅津到眼前的蒲板津,幾乎每戰當先,所以損耗其實是最大的,也是最疲憊的……之前高粱亭之戰便減員了三成,經過降兵的選拔補充后再戰于此,其實已經遠不如出征時那么堅挺了。
故此,其部當先陷陣,辛苦戰到此時,已經戰死一百余人,傷近三百,照這么下去,等打完這一仗,其部減員恐怕已經近半,喚做別的部隊,直接除名了也說不好的。
而陷陣營如此,其余各部就更不用說了,得虧是一方背水而戰,身無后路,一方督戰隊嚴格巡視,退后者斬,否則說不定已經有部隊開始潰逃了。
河灘上的鏖戰還在持續,其中,幽州軍頂著死傷已經牢牢占據了足足三處灘頭陣地,而后續援兵也源源不斷往上方送來,看似已經熬過了最艱難的時刻,占據了上風。
但是……
“元皓兄,天黑之前拿不下營寨怎么辦?”婁圭望著對岸局勢,也是不由額頭沁汗,這是公孫珣第一次將指揮之權全盤托付出來,而他婁子伯偏偏又是領銜之人,如何能不急?“灘頭立足只是灘頭立足,若不能取寨據壘自保,明日董旻、郭汜到此又如何?敵眾足有萬五之軍,里應外合,已渡之人如何能撐下去!”
話說,婁子伯的擔憂其實切中了要害。
所謂渡河而擊,最重要的是就是立足,但立足分為兩種,一種自然是灘頭立足,另外一種則是從大兵團角度而言的戰術立足,也就是要在對岸建立據點,確保后續軍事行動,否則毫無意義。
而建立據點的方案無外乎也是兩種,一種奪城奪寨,一種自己立壘。
以眼前論,一夜的時間在河灘上如何輕易立壘?又不是冬天,能夠就地潑水成冰。故此,只能指望奪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