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如此!”公孫珣這一次回答的格外利索,而此時,六相一牧以外,四臺屬吏,六部官吏也都漸漸醒悟,紛紛起身,便是武將隊列中諸如田豫這種讀書較多的也都警醒起身了,驚得張遼等人匆忙隨從。
“其三,漢以外戚染指權柄,竟有鴆殺漢帝之事,若天下定、燕覆漢,殿下可能約束親貴,不使彼輩以姻戚驟得使用,荒雜班序?”
此言既出,趙平、馮芳、公孫域等人各自打了個激靈,也是立即起身。
而公孫珣卻也依舊干脆:“此事孤早有思索,不僅是外戚,便是宗室,也當以功論職,日后更當以科考入仕,自行轉任,不可以皇親國戚而越階得顯位!”
“臣明白了。”賈詡繼續問道。“其四,前漢用兵西涼無度,屢費國帑,至于涼州叛亂數以十年計,而百年不停,至于黃巾起,天下已遭兵禍十三四年,幾乎無處不戰,無處不亂,若天下定、燕覆漢,殿下可能不以邊功為耀,撫民以休養生息?”
“止戰休戈,使民生息,本治亂之首要。”眼見越來越多的人起身,公孫珣愈發出言慎重。“但邊功之論,當謹慎計量,若以利害計算,有益國家,孤是不會放棄開拓的。”
“臣懂了。”賈詡依舊不置可否,只是繼續相詢不止,而此時,滿殿文武,幾乎人人起身,便是司馬懿也不敢跪著了。“其五,漢室衰落,多少是因為帝后權貴篤信巫道、讖緯,若天下定、燕覆漢,殿下為至尊,可能禁絕官造佛寺道觀,少問鬼神?”
“可以!”
“其六,天命流轉,世事難料,若天下定、燕覆漢,殿下為至尊,可能還劉氏昔日任用之恩德,不使漢室祭祀中斷?”
“孤愿盡力為之。”公孫珣愈發懇切相對。“但有些事情不是孤能決定的……若劉氏行為激烈,不愿自安,孤又能如何呢?”
“那就不關殿下的事了,只要殿下有此心,并恪守此言,則天下人自有公斷。”賈詡收起手中紙張,緩緩相對。“而凡此者,加上一開始請殿下留步的問答,一共七問七答……臣以為,若殿下能恪守今日所有七答,則不止是公斷,天下人心也當自歸于殿下,天命也自當由漢轉燕!”
言至此處,賈詡正色下拜,大禮參見:“臣無話了,唯以燕臣之身,愿殿下早日一統,承此天命!”
其人言罷,自審配、婁圭以下,文武百官,還有殿中義從,也都一起下拜,紛紛重復此言:“愿殿下早日一統,承此天命!”
公孫珣張口欲言,卻又無言,許久方才從殿中各處收回目光,最后盯著賈詡幾人的后背一聲長嘆:“諸君不負我,我當不負諸君!愿與諸君共開太平!”
————我是共開太平的分割線————
“以太祖之赳赳,賈相之亂武,猶有銅雀問答,可知喪亂之時,人心難定,道德干涸,英雄自持刀兵而起,方顯恣意。而一朝將定,即思國之安穩,得非圣君名臣也?假以逢明君盛世,亦非同殿之文武棟梁?昔太祖稱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指此一人乎?故曰:漢失其鹿,英雄共逐,自取天命,而太祖凡數載將握天下,絕非偶然!”——《新燕書》.卷二.太祖武皇帝本紀
PS:推書,木葉之夢中氪命……作者靜小淵,很少見的現實與火影對穿流,貌似睡著了才進入火影世界,著實有趣。
順便,七天更新了三萬五千字……莫名自豪,就是沒有本章說太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