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太后的召還詔書和皇帝劉盈的密信幾乎是同時抵達趙國。
收到詔書和密信的,正是趙國的國相周昌。
劉邦當初為了自己這寶貝兒子劉如意,也是煞費苦心。
一開始聽了戚夫人的話,擔心自己死后呂后會對他們母子不利,加上劉盈性子軟弱仁厚,完全不像他,遠不如劉如意活潑英朗酷肖自己,劉邦就動了易儲之心。
結果就被周昌罵了。
周昌是最早追隨劉邦起兵的部下,當初他與堂兄周苛一起在沛縣做卒吏,后來劉邦成為漢王,這些一直跟著他的老兄弟們也都加官進爵。而周苛為劉邦殿后守城時被項羽所擒,拒不投降還勸他們降漢,結果被項羽烹殺。
在滅楚之后,周昌和蕭何曹參一起受封,為汾陰候,官至御史大夫,漢初沿用秦朝官制,御史大夫與丞相太尉合成三公,可見去地位之高。
而周昌性情耿直,堅韌不拔,從劉邦到蕭何曹參都對他敬畏有加。
因為有一次周昌曾經進宮向劉邦稟奏政事時,正好看到劉邦抱著戚夫人,周昌轉頭就走。
結果劉邦追上去抓住他不說,還騎在他脖子上問他“你把我當成什么樣的君主了”
周昌仰著脖子說“今天陛下在我眼里,就是夏桀商紂那樣的君主啊”
劉邦聽了哈哈大笑,放他離開,然而更加忌憚周昌。注1
當劉邦提出要廢太子另立劉如意時,朝中大臣紛紛反對,尤其是周昌,當場與他爭執,寸步不讓。
周昌本身就有點口吃,說話很慢,一著急就容易說錯,盛怒之下,說道“臣雖然說話口吃不清,沒什么好口才,然而臣期期期知道這事絕不可以。陛下想要廢太子,臣期期決不奉詔”這也是著名的成語“期期艾艾”的由來。
劉邦看著自己的老兄弟又怒又急說話都期期艾艾的模樣,只能哈哈大笑著,暫時將這事放下,權當一場樂子。
而當時的呂后就在東廂聽到了朝堂上的爭執,等見到周昌時,當場就跪下拜謝道“若是沒有你仗義執言,太子幾乎要被廢了。”
周昌并未居功,可這事卻被劉邦惦記上了。
當他傷重體弱,回到長安,最后想要再掙扎一次,換如意取代劉盈的太子之位時,卻看到張良為呂后出謀劃策,請出商山四皓來教導劉盈,陪著劉盈前來見他。
當初劉邦想請出商山四皓為官都沒成,卻看到這些名士大儒都站在了劉盈身邊,知道太子之勢已成,加上呂雉一家所掌握的兵權,他就算想換也換不掉了。
否則等他一死,那大漢必然分崩離析,以戚夫人的手段和年幼的劉如意,根本不是呂雉的對手。
嗯,他從未想過劉盈會對如意下手。
就這兒子的性情手段,就算把刀放在他手里,他也不忍對兄弟下手。
大漢雖已一統天下,可外有匈奴,內有諸侯王虎視眈眈,當初為了削弱諸侯勢力,朝中政務皆托付于蕭何和呂后,天下人皆知劉邦因漢初三杰成就大業,卻不知這三杰身后,其實還有呂雉的身影。
看到商山四皓的時候,劉邦就知道,就連蕭何張良周昌這樣的老人都站在太子那邊,若是他一意孤行,等他死后,劉如意根本保不住帝位。
倒不如給他選個好地方,讓他做一世富貴無憂的逍遙王。
當然,還得給他選個好國相,既能夠治國安邦,又能夠扛得住呂后的壓力。
于是,周昌就被劉邦給坑去了趙國給劉如意做國相。
劉如意這會兒才十來歲,趙國的一應事務,皆有國相處置,這也是劉邦懇求周昌就職的條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