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從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到諸侯國的國相,等于是給周昌降級不說,還是去侍奉劉如意這個被劉邦和戚夫人寵得任性張揚的小皇子,幾乎等于跟呂后為敵。
這種燙手山芋死亡任務,也只有周昌這種頭鐵的老臣才敢接下來。
一般人,怕是寧可辭職不干,也不愿接手這種替前任皇帝給現任皇太后和皇帝添堵的事。
哦,周昌看了眼劉盈的密信,老懷安慰。
還好,皇帝沒覺得是添堵,還千叮萬囑讓他不要將弟弟送回長安。
就讓周昌又是欣慰于皇帝的善良仁慈心軟,又是恨鐵不成鋼覺得皇帝不光心軟還骨頭軟,既已登基為帝,便是天下之主,理應一言九鼎,又何必懼怕太后,只敢偷偷摸摸寫密信來讓他保護弟弟
身為皇帝,難道不該你自己說了算嗎
周昌連劉邦都照罵不誤,自然也不會聽從呂后的懿旨,加上還有劉盈的密信撐腰,便毫不客氣地回信給呂后,拒絕送趙王回長安。
“趙王年幼體弱,如今身懷有恙,不便遠行。”注3
呂雉連續下了三道詔書,派使者去召回趙王,都被周昌拒絕,頓時就氣笑了。
“好,既然周昌說趙王有疾,不便遠行,那就讓周昌回來述職吧”
周昌無奈,只能自己返回長安。
呂雉立刻召周昌進宮,問道“汾陰候本為御史大夫,主掌大漢律法,卻因先帝一己之私,屈膝替一小兒做事,難道不覺得委屈嗎”
周昌苦笑“先帝待臣不薄,君要臣死,臣亦當以死報之,何況侍奉趙王,亦為臣子,并無區別。”
呂雉淡淡一笑,說道“汾陰候當初為保太子而仗義執言,不畏先帝之威,敢于怒斥戚姬穢亂宮廷,媚惑先帝,以君之才,作為趙國國相,著實屈才。正好蕭丞相修訂律法,尚有不足之處,需要汾陰候相助,就請汾陰候暫留長安幾日吧”
周昌猶豫了一下,呂雉已不等他回答,便命人將他送去蕭何府上,等他去了,發現蕭何帶病工作,日夜操勞,終于還是沒有抗命離開,只是讓人私下里給劉盈送了封信去,將自己為留下趙王而被太后召入長安之事說明。
劉盈一聽此事,便匆匆趕去見呂雉。
“母后,三弟年幼體弱,身邊不可無人照顧,還請母后放周相回趙。”
呂雉看著他焦急的神色,忽然問道“陛下可記得魯元長你幾歲”
劉盈一怔“阿姐長我八歲,母后何出此問”
呂雉抬起頭來,并未看他,只是感慨地說道“當初阿母被楚王囚禁,魯元帶你隨你父皇逃命之時,也不過十三歲,那一年正好是趙王出生之時”
劉盈臉色變得有些難看起來。
哪怕他當時只有五歲,卻已經懂事記事,如何會忘記被自己親生父親踹下馬車時的驚惶絕望,從那一刻開始,他就一直害怕會再次被父皇拋棄,可無論他如何小心翼翼,無論他如何千依百順地聽從父皇的教誨,都無法從父皇眼中看到滿意的神色。
只有當他對如意好時,父皇才會高興地大笑,夸他是個好哥哥。
呂雉看著他變幻的臉色,冷笑一聲,招了招手,“你既然那么在意趙王,他又這般年幼體弱,那怎么能將這個孩子孤零零地留在趙地呢”
她笑瞇瞇地看著兒子,一字一句地說道“你既然那么聽你父皇的話,那母后就替你把趙王接回來,成全你們兄友弟恭之情,如何”
“啊”劉盈看著呂雉的笑容,第一次,發覺自己看不懂母親的表情,第一次,心底隱隱有種莫名地恐懼。
“母后把如意接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