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梁王劉恢,六子淮陽王劉友,七子淮南王劉長,八子燕王劉建,這會兒都是不懂事的小娃娃。
最重要的是,除了劉恒親娘薄姬尚在,劉長的親娘趙姬早亡,其余幾子,都是母不詳的狀態。
劉邦死的時候,大兒子有曹參做相國,三兒子劉如意有周昌做相國,這都是大材小用,而其他幾個兒子,他就封王封地,然后就沒然后了。
連他最寵愛的趙王如意,要錢有錢要人有人,還能搞到“先帝遺詔”這種大殺器,結果都被呂后引蛇出洞一鍋端,殺得干干凈凈株連三族,劉肥嚇得就差跪下磕頭求不殺之恩了。
其他幾個兒子,哪怕年紀小,可身邊的門臣家將們都很清楚,太后給劉如意定的罪名,如果他們敢冒頭,帽子一樣能扣到他們頭上。
漢王生劉如意的時候五十一歲,他們幾個一個比一個小兩三歲,除了劉恒之外個個母不詳,只要太后點頭,他們隨時也會變成“父不詳”,到那時別說封地,就連性命都甭想保住。
沒了命的話,誰當皇帝,還跟他們有一文錢關系
當初劉邦清除異姓王時,可是殺了彭越烹成肉羹分送給諸侯王,連嚇帶削,逼得他們不得不反,然后再清除謀逆反賊這套流程里,呂雉功不可沒,大漢的開國功臣心里都有數,劉邦的兒子們懂事的也都知道,對這位嫡母的敬畏之情,完全不亞于對他們的父皇。
畢竟,父皇不喜歡的,頂多給你封地小一點遠一點窮一點,參考劉恒,命還是在的。
可母后不喜歡的,那不光是小命要無,連皇子的身份都跟著無了,不入祖墳,成了母不詳父不詳的孤魂野鬼,那才是真的連死都死不安生。
劉如意變成戚如意的事,著實嚇到了一眾劉家子。
他們引以為傲、安身立命的根本,就是帶有劉氏血脈,才能成為劉姓諸侯王。
而這一次,呂雉是釜底抽薪,從根本上打擊到他們,讓他們豁然省悟,原來這個血脈傳承的真假,不是自己說,也不是先帝說,更不是宗族說了算,而是當權者決定的。
說你是,你就是,不是也是。
說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老規矩,成王敗寇罷了。
有了這個認知,劉氏子都格外乖巧地緊跟著大哥劉肥上書認母,反正除了劉肥劉恒劉如意劃掉,其他四個現在還沒出宮就藩,有老師的老師代筆,沒老師不識字的也有人代為發聲,反正文武大臣們還沒想清楚的問題,他們都已經想清楚明白,而且毫不猶豫地緊跟形勢,一個比一個積極主動。
劉肥去了一封信沒等到回音,只得咬著牙撐著一身肉前去長安給皇帝劉盈探病,順便拜見太后。
等看到劉盈時,劉肥卻嚇了一跳。
諸兄弟之中,劉盈是最守禮儀規矩,也最具君子風度的一個。
不光儀容俊美不俗,性子亦是溫潤如玉,加上禮賢下士,仁和寬厚,最得人心不過。
相比之下,劉肥人如其名,論體重一個頂倆,論膽子可沒劉如意一半大。
以前也曾羨慕過這位太子的風姿氣度,是自己一輩子都達不到的分量。
可今日一見,那個干凈整潔風度翩翩的皇太子,竟然成了個穿著一身粗布短打滿手泥土的莊稼漢打扮,要不是臉還是那張臉,劉肥差點就不敢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