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更在乎的,是下次學考的成績誰會排在前列,那才是決定他們未來成績的生死關口,至于同學是男是女,根本不重要。
這樣一座學院,規模甚至超過了原來的未央宮,里面來來往往的人數劉恒麻木地想,比他代國治下的一個大縣總人口都要多。
這還只是長安城的外城之外的學院區。
聽隨行的侍從介紹,這里正在修建的還有一個武學院和一個工學院,不僅要招收和培訓出合格的將領,還有更多的技術人員。
如今工學院還只是一片空地,但聽說已經招到了非常厲害的人物去做院長,是傳說中墨家的這一任矩子。
劉恒聽得有點恍恍惚惚。
這個隨從,是薄昭上次來長安送禮時留下來的人,幾乎帶走了當年代國一般的產出,才在長安勉強買了個小院住下,專門負責收集和傳遞情報,讓他能夠了解京城的人事變化和各種消息。
畢竟,代國還是太偏遠了。
而如今,看到他臉上與有榮焉的表情,劉恒都不知道,這人現在到底是代國留下的探子,還是已經變成了朝廷的宣講人員。
在他口中,提及呂雉這兩年的政策,既驕傲又滿足的表情,儼然已經成了一個十分忠誠的呂吹,說起呂后給長安帶來的變化,不光臉泛紅光,連眼神都充滿了敬佩和感激之情。
“太后修訂了口賦,原本七到十四歲就要出口賦錢,現在太后說了,不賺錢的孩子還得人花錢養,要是再交口賦錢的話,就沒多少人愿意生孩子了。”
“原本高祖要求女子十五則嫁,不嫁者要繳納四倍的口賦,現在都被太后取消了。”
“只有十四歲以上開始做工賺錢的人,才用交口賦,其中孕婦和五十歲以上的老人,或是沒有能力的殘疾、退伍的士兵都不用再交口賦,就不用擔心像以前那樣,家里養不起小的老的,就只能賣兒賣女,放棄老人。”
劉恒忍不住說道“可朝廷的田租還是十五稅一,我們代國可是三十稅一啊”
隨從輕咳了一聲,有點同情地看著自家年幼的代王,小聲地說道“要交田租田賦,得先有田地才行啊朝廷準許開荒,還給百姓分授土地,聽說分地的農民還能得到朝廷的新糧種,只要肯干,就不會餓死。”
“可我們代國,大部分土地是大王您和薄家的啊,有地的百姓也不是完全沒有,就是有點少”
劉恒恍惚了一下,好像的確如此。
整個代國都是他的封地,大部分土地當初就歸代王劉喜所有,后來交接到他手里,他便任由手下人去安排農夫耕種,因為體恤百姓,他干脆降低田賦到三十稅一,自己也過得十分簡樸,可他沒想到,原來這三十稅一,是自己收自己的
至于手下的管事以多少比例租給農夫耕種,他就沒怎么過問過。
現在想起來,劉恒忽然想到自家大哥那個“砍頭王”的來歷,脖子后面仿佛被冷風吹了一下,涼颼颼的。
“阿舅,回頭查一下,將我名下的土地,也分授給百姓耕種。這點田租糧賦,不值得與百姓爭利。”
薄昭猶豫了一下,還是老實說道“其實,現在就算想要分授給百姓按照朝廷的要求授田,代國也沒那么多人能種得了那么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