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恒一怔“怎么可能代國雖小,怎么也有幾十萬人口”
“二十五萬七千六百四十二人,”薄昭認真地說道“正好來之前代王讓人統計人口時,我也跟著去看了看。”
“少了這么多”劉恒頭疼地說道“難道都是跑去了六郡”
薄昭點點頭“有不少人家,以嫁女為名,先是嫁了女兒過去,后來以投親為民,居家搬遷。按照代王先前定下的規矩,并未扣下他們的戶籍和路引,結果走的人就越來越多尤其是女子。”
“女子”劉恒迷惑地看著薄昭,“為何說尤其是女子我可沒有給十五歲以上的女子額外收稅啊”
對于自家父皇這種簡單粗暴催婚催生的手段,劉恒其實并不贊同。
魯元公主去年上書,說根據太醫經驗,女子要年過十八方能安全生育,早婚早育不但容易難產,還容易生下病胎死胎,導致嬰幼兒成活率低下,所以建議將女子成婚年齡提高到十八歲。
這一點,朝中大臣并無異議,因為誰也不敢保證自家沒有女兒,就算沒女兒的也會有兒媳,這生兒育女本就是生死關頭,若是晚婚幾年便可避免這種危險,又有何不可
至于年滿十八后不婚不育的女子,亦取消了四倍的口賦錢,而是與男人一樣,除了基本口賦錢之外,頂多再加個工作收入的算賦錢。
劉恒心下一動,是了,他險些忘了,從呂后到魯元公主,都是鼓勵女子讀書識字,參加工作,自謀生計,甚至通過大考入朝當官。
其實在尋常人家,根本不分男女,都要為生活奔波勞碌,無論是戰國還是秦朝,乃至楚漢戰爭時期,大部分青壯男子都被卷入無休止的戰爭之中,真正在家里操持家務,種田養蠶,耕作紡織的,都是女子。
哪怕到了大漢初期,劉邦和呂后努力施行休養生息,窮苦人家依然是需要女子出力干活賺錢。
可她們卻沒有和男人一樣的地位和上升途徑,甚至沒有機會讓人知道,真正做事的人是她們,家中的支柱其實是她們,而不是門面風光的“他們”。
所以,當她們看到,原來朝廷允許女子讀書識字,允許女子和男人一樣經商,允許女子和男人一樣通過大考當官入仕,她們怎么會舍得放棄這樣的光明大道,而繼續和他一樣,茍在代國做個默默無聞的小透明呢
劉恒欲哭無淚地看著呂雉一步步登上祭天臺,告祭天地,正式登基稱帝。
在她身后,還有無數的女子,也一樣挺直了腰肢,站起身來,朝著這個給予她們更多尊嚴和生機的地方奔來。
而他,終于茍著茍著,被自己的未來臣民們,拋棄了
他甚至看到了,這期參加大考的名單上,女官之列中,赫然有個他十分熟悉的名字
竇漪房,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