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留在代國,她幾乎能看到自己的未來,就是在代王宮中,和其他姬妾爭奪寵愛,求著能在得到寵幸后生下兒子,若有一日,也能像薄姬一樣母憑子貴,將來便可幫著兄長和幼弟離開老家的束縛,替兄長尋訪名醫治病。
她比代王劉恒大了三歲多,可經歷過太多的變故和磨難,要成熟得多,早就知道自己將面對的是什么。
原本她已經打算認命,用盡心力將代王照顧得無微不至,連薄姬都對她高看一眼,已經默認她是代王未來的女人之一。
可突然有一日,她發現代王劉恒看她的眼神變了。
哪怕劉恒原本就性格沉穩老成,不似同齡的孩子那般幼稚調皮,可他在大病一場后,忽然變得更加冷靜深沉,總是用一種古古怪怪的眼神看著她,不再似以往那般親近和依賴她,反倒有種審視和考量的意味,看得她不寒而栗。
總覺得,這個比她還小幾歲的代王,好像突然變成了個大人一般。
她并不知劉恒大病之中得到了原本歷史上中的記憶,十歲孩童的腦海中突然多了幾十年的記憶,還是與她夫妻幾十年的記憶,自然看她的眼神會不一樣。
可她還是個堪堪到及笄之齡的少女,若是按照代國的規定,十五歲不嫁,就要交四倍的人頭稅,可她身為代王的大宮女,若無薄姬許可放她出宮,她就只能做代王的姬妾。
她在信中告訴兄長,說她幫著代王整理文書時,看到朝廷送來的邸報,正是用魯元公主命人制造的“元紙”印制。
從高祖立國之初,各諸侯國便在京師長安設有邸館,以接收和傳送朝廷政令,及時將皇帝諭旨、臣僚奏議以及有關官員任免調遷的消息抄送到各諸侯國,最早用帛書抄錄時,都叫“邸抄”,都是由邸館的人自行抄錄。
從魯元公主開辦造紙坊和印書坊以后,就由朝廷所設的印書局專門負責統一雕版印制邸報,比他們自行抄錄的更加完整準確,也成為朝廷傳達政令的手段之一。
竇漪房正是從邸報中得知,如今的長安,不僅開辦了太學書院,廣收天下學士,還每年舉行大考選才,無論貧富貴賤,只要能通過考核的,不分男女,皆可入朝為官。
竇漪房一下子就心動了。
她寫信給兄長,表達自己對女帝和魯元公主敬仰崇拜之情,亦暗示了自己想回長安赴考之心,若是能成功,她就不必再苦熬若干年,等著劉恒長大成人后,再爭取寵幸生下兒子,靠兒子上位再來幫助兄弟。
竇長君給她回信,讓她不必掛念他和弟弟,只管做自己想做的事便可。
竇漪房受到兄長的鼓勵,終于去向薄姬求情,請她開恩準許自己去長安赴考。
薄姬起初也嚇了一跳,她看好竇漪房,是覺得她細心能干,且知書識禮,不像其他宮女那般只知道“誘惑”年少的代王,還能陪著代王讀書學習,是個懂事的好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