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閑話兩句,緩和了顏冬姿不肯回答而有些尷尬的氣氛。
其實顏冬姿不是不肯回答,而是不知道該怎么回答。
那件事情對顏冬姿來說,難以啟齒、沒有證據,說出去大概很多人也不會相信。有時候想想,還是那時候的自己年紀太小,思想不成熟、社會經驗又淺,如果換成現在的自己,或許不用退學,會有更好的處理方式。
不過,顏冬姿也不后悔當初的選擇,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便是離開了學校,走入社會,照樣可以通過看書,學習到書本里的知識,還可以在社會這所大學中學到書本里學不到的知識。
就比如現在,顏冬姿通過自己自學,學會了些計劃書,還被周先生夸獎了。周先生不是個沒有根據就胡亂夸獎人的,他夸了自己,就說明自己確實是有些真才實干的,這讓顏冬姿有些得意。
看著面前的周先生認真看自己寫的計劃書,又升出了一股子驕傲,還有對于未來的美好期望、豪情,感覺自己肯定能干出一番事業來的
“寫得很好,很全面,也很務實。”周錦程仔細看完,將計劃書輕輕放下,得出結論。
“不過,按照你調查所示,方圓廠食堂目前人員配置是十個人,你預計只需要三個人,能忙得過來嗎據我所知,早餐還是很麻煩的。”
周錦程能提出實質性的問題,顏冬姿很高興,說明他是認真看了,而且思考了,不是在敷衍她,但又有些心虛,她回答說“應該是可以的,一天三頓飯,早飯對我們來說,是最麻煩的。”
她瞄了眼周錦程,聲音小了些“其實,其實早餐我想找個靠譜的早餐攤合作。當然,我會考察衛生情況、確保口味,也會和他們定好合同,保證質量的。”
顏冬姿有些心虛,這一點她沒在計劃書里寫,沒想到周錦程一下子就問到了關鍵點上。她做大鍋菜是沒問題的,但還真沒大批量做過早餐。做早餐的,最主要的就是熟練度和手速,她和她家里人都不具備這份能力。
方圓廠260多名員工,就按照每人每頓3個包子來說,就是將近800個包子,她和她家里所有人忙活一晚上,都不見得能包出來800個包子,況且還是個需要長期堅持的活計。
況且早餐不能只吃包子,還得有油條、豆腐腦、粥品之類的。她利潤有限,不可能雇傭更多面點工,所以她就想起了找別人合作。
周錦程點點頭,說“是個聰明的辦法,但是如果和別人合作,還能有利潤嗎”
顏冬姿觀察著周錦程的表情,見他沒有反感之意,忙點頭“有的,我都算過了。”甚至她還能從早餐上分些利潤,至于要合作的店,其實顏冬姿也選好了,就是明達廠旁邊夜市的那家包子鋪,店主雖然晚上出攤,但賣的品類卻和早餐差不多。
那個攤子上的包子、油條、豆腐腦之類味道都很不錯,顏冬姿和店老板聊過,店老板感嘆著這邊的工人們只有晚上才會大批量的出來,早上基本上沒人,他們大早上的就只能閑著,就很想開拓下早餐市場。
顏冬姿有信心能和他談成合作,都是出來打工的,有生意上門,那是求之不得。便是和那家談不成,還有大把的早餐店,不愁找不到合適的。
仔細看完整個計劃書,周錦程看顏冬姿的目光又有些不一樣了。一開始的夸獎,周錦程確實是帶著極大的主觀的,可是現在,他認為自己是客觀的。,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