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武一度覺得舅舅是他認識的最有本事的人,雖然厲害舅舅每年給他的壓歲錢也沒比其他舅舅多少,可他在衙門里當差誒,故事里懲惡揚善抓壞人的差役,就得聽舅舅管。
每次只要把舅舅搬出來,小伙伴都得乖乖聽他的,就連比他們大的大孩子也要讓著他。
因為當官差的舅舅,王武成了村子里的孩子王,一呼百應、指哪打哪。
他還發現不只他愛把舅舅搬出來,他爹娘和村里大人閑聊,包括他爺奶和伯父們,也常常談起他在城里當差的舅舅。
爹天天說衙門待遇多好,俸祿不但發銀子,還有柴米油鹽甚至牛肉羊肉,給朝廷干活就是體面;爺奶羨慕舅舅家的大宅子,雖然沒親眼見過,但卻好像比見過的他都更了解似的,說起來就是值多少多少畝地,要是換了錢來他們村子里,不但可以買上兩百畝地、蓋起青磚大瓦房,還買得起丫鬟婆子和長工,活脫脫地主老爺;而他娘眼里,比起這些物質條件,反而更看重表弟表妹們,他娘每每提起表妹和表弟從小就在城里生活,便覺得這就是土生土長的京城人了,表弟們會有很好的出路,子子孫孫都在城里扎根,表妹更是生得清麗脫俗,容貌性情家室皆上乘,往后前程必然比表弟們還要好。
王武以前年紀小,長輩們眾說紛紜,他也不知道誰說的最有道理,但是隨著時間推移,他娘已然成了全家最有眼光的那個,因為表妹表弟們還沒長大,就已經有了大出息。
兩個才幾歲的表弟已經拜了鎮上最有學問的林舉人為師,爹娘他們說念叨嚴師出高徒,表弟們日后起碼也是舉人老爺。
舅舅家一出兩個舉人老爺,可就了不起了,他們這些親戚都能橫著走。
不過表弟們的福氣還在后頭,科舉要出頭,沒個十年八載的只能做夢,像是他們的老師、大名鼎鼎的林舉人,年近三十中的舉人,長輩們都說是天縱英才。
王武私心想著,表弟們出人頭地當靠山的好事,大概只有他的兒子輩能等著,他還不如期待一下表妹姝娘。
他聽娘說,但凡跟著表妹做事的兄弟們都發財了,最開始是徐家的幾個小表弟,后來是他家的表兄弟,而如今,也終于輪到他自己了。
王虎覺得他奶有些浮夸,只是因為那讓他起雞皮疙瘩的膩歪語氣,對于進城做工這件事本身,他內心的激動卻是遠超所有人。
爺奶和伯父伯母們都知道,他進城給親戚做工,吃住都在舅舅家,自己一文錢不用掏,每個月就能賺一千五百文。此外換季還至少發兩身新的衣服鞋襪,一年四個季節,就是八套新衣服鞋襪,他一個人可穿不了這么多,家里兄弟以后都不用做新衣服,只管穿他的,如此又省了一筆開銷;加上他不在家里吃飯,一年又省下幾百斤口糧,這些換成錢也不少了,相當于他一年至少賺二十貫,可快趕上他們全家的進項了。
他們家在村子里,日子不算頂好,卻也差不了。
家里沒人生病,伯父們又都能干,一年到頭也能賺個二三十貫,舅舅們還會在農閑時帶他爹和伯父們去打零工,林林總總也能湊個一兩貫錢,比村里其他人多了個進項。
只是他們家進賬多,出賬更多,幾十張嘴吃喝拉撒,每年的盈余超過五貫錢,都算是個豐年了。所以他這一二十貫工錢,直接讓家庭收入翻倍,瞬間成為村子里最富有的人家之一。
也因此爹娘爺奶、和伯父伯母們,才會統統都比過年還高興。
但他們不知道的是,按照姝娘和表兄弟們的說法,工錢都不算什么,只要干得好,獎金才是重頭戲,就像表兄弟們第一次發工錢,工錢才幾百文,獎金就發了好幾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