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那也是制冰成功后該考慮的問題了,現在討論的是硝石制冰的原理。
沈麗姝終于意識到化學反應也是需要時間的,以她淺薄的化學知識和常識,這么一盆水想要結成冰,起碼半個小時起步吧
這么長時間就盯著水盆不放,怕不是要變成斗雞眼,所以她反向操作,反而去幫忙到飛起的表哥宋向民打下手了。
甜品部和其他部門正好相反,他們每天最忙碌的時候是在營業前,因為要在這兩三個小時內,把酸梅湯、薄荷水和枇杷糖水都煮好并涼透,雖然還沒條件加冰,汴京人民也是有追求的,擼串搭配的飲料一定不能是熱的,不然熱上加熱,吃的渾身冒汗,就不爽快了。
但除了飲料,小菜也是由宋向民負責。
他們家的小菜同樣備受食客好評,一經推出,京城各大酒樓就爭相模仿,小郎君又一次引領了汴京風尚,不過老顧客還是覺得他們家最正宗,來都來了,都會點上幾樣解解饞,吃不完還可以打包,香酥可口的油酥黃豆和蘭花豆,家里大人小孩都愛吃,點多少不會浪費。
這樣一來,油酥黃豆和蘭花豆的需求量就有些大了,開業那三天,幾乎每天都要炸上滿滿一鍋的蘭花豆才夠用。
這蘭花豆工序還很復雜,要提前浸泡一晚上,第二天油炸之前還要汆水,把瀝干水分的蘭花豆開個小口,最后才能下鍋炸,炸兩遍才能達到金黃酥脆的最佳口感。
老祖宗告訴我們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想要制作出真正讓人交口稱贊的美食,光靠小聰明是不行的,每個步驟都不能掉以輕心。
可這遠超預期的蘭花豆銷量,也著實讓他們心有余而力不足,活動之后沈麗姝抽出空來,就把油炸小零食外包出去了,承包商不是別人,正是她家老當益壯的徐姥爺。
事實上,徐姥爺也不是第一次當他們的承包商,他老人家一直長期供應著本店招牌之一的黃金饅頭是的,他們家的招牌烤饅頭擁有了響當當的大名,還跟當初小郎君烤肉誕生的過程一模一樣,也是等到顧客之間叫開以后,店主本主才后知后覺的意識到這件事。
這群真情實感的顧客,治好了她多年的取名廢。
姝娘名字很fe,下一秒ejg
反正這年頭也沒有版權保護法,她和小伙伴們就光明正大征用了黃金饅頭這個名字。
一個普普通通的烤饅頭,能被冠以“黃金”二字,足以證明顧客對它是多么的喜愛。
外面那么多小販,甚至是大酒樓也學起了這道招牌,蒸煮煎炸烤使出了十八般武藝,其中也有青出于藍的,也受到了顧客的好評,但始終未能真正超越。黃金饅頭這四個字,老汴京人只認準他們小郎君家。
沈麗姝知道能做到這一步,他們秘制的煉乳起關鍵作用,但饅頭品質也是相當重要的。
這就要感謝徐姥爺的辛苦付出了。
雖然她上輩子,徐姥爺甚至還沒到退休年齡,正是拼搏事業的年紀,但在這個時代,老人家已經可以頤養天年、含飴弄孫了,家里也不缺錢,結果退休多年反而又被拉出來干活,徐姥爺如此完全是支持他們的事業。
屬實是全家總動員了。
被全力支持了的沈麗姝也心有愧疚,但又離不開徐姥爺的幫助,只好折中一下,限量銷售,忍受著老顧客們搶不到黃金饅頭的怨念,也不肯加大貨量,讓徐姥爺累著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