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得來終覺淺,在看到成千上萬人在高高興興地干活,這場面比在報紙上的描述要震撼多了,近距離看到運輸午飯的馬車,上面一桶桶的麥飯和小米粥,才知道安撫這么多流民多么不易,光每日的糧食支出就足夠人頭疼了。
來陽城的路上,周瑜看了田間不斷汲水的龍骨水車、城鎮間往來穿梭的馬車,現在來到了集市上。都說廬江舒縣富庶,在他看來卻遠不及潁川郡。畢竟廬江再富庶,也不至于城中百姓都用得起筆墨紙硯,更不會人人都有衣穿。
在潁川郡,鉛筆、潁川紙、墨水、硯臺就跟隨處可見的綠豆一樣,長長地擺了一排,每樣東西前面都貼了小紙,上面用數字寫著價錢。
長桌子后面是十幾個穿著上衣下裳藍色衣服的伙計,有男有女,年紀看起來都不大,動作麻利得很。
周瑜發現潁川郡百姓多穿這種上衣下裳的麻布衣,初時還覺得有些古怪,看習慣后發現這樣的衣服款式的確適合行動。干活的時候褲腿和袖子一挽上去就是,完全不會耽誤事兒。
有些少女的衣服也很古怪,藍色上衣黑色下裙,裙子就到小腿肚,有的穿著黑靴,有的穿著黑色敞口布鞋,露出一截白生生的腳腕,聽說這是學堂給女學生統一發的衣服,這樣不論是書寫還是做活,都很方便。
秉承著非禮勿視的原則,周瑜將眼神從少女的裙擺移開了。想想在驛館的妹妹,他決定勸妹妹入學后穿長靴,這衣衫不整的,成何體統
“張伯,我們也買些鉛筆回去用,我在考場的時候見到許多人就是用這個書寫,比我寫得快多了。”
標價的數字自然難不倒周瑜,看報紙的時候他就學會了。周瑜很好奇這東西如何書寫,路上看到行色匆匆的官員耳朵后面就別著一只半長不短的鉛筆,更是覺得有趣。
跟在他身后管家從包袱里面掏出來了銀錢。
然后管家發現,自從拿出來包袱后,就再也沒回到背上,因為小主人他一路買了下來。
“來一斤澡豆,要茶花味的。”
“來一斤飴糖,嗯字糖吧。”
“來個包子試試看,這個花瓣狀不錯。”
“什么,這么多餡兒那就棗泥、豆沙、羊肉、豬肉和三鮮的都來一個。”
“張伯,快看,好多書”周瑜眼前一亮,興沖沖地帶著管家和護衛奔向書屋。
那里頭的書自然和別處不同,不用竹簡、也不謄寫,全部都是用印刷術印出來的白紙黑字,用粗線將書脊裝訂在一起的輕薄冊子。
周瑜拿在手里,看著漂亮的字體,簡直愛不釋手。
“上次好不容易從行商那買了一本封神榜,沒想到陽城竟然會有這么多的書,連易經都印刷成冊了”
“可是,主家家里不是都有這些藏書了么”
“那一車車的竹簡哪里比得上手中一本書卷啊竹簡不但笨重,上面刻的字跡還不好看,我就喜歡這樣的,睡前直接拿在手里看多方便。”
而且周瑜驚喜地發現,自己翻開的連續三本書,字體都不一樣。有的結構簡省、筆畫連綿;有的形體方正,間距均勻;有的筆勢雄健灑脫,有翩若驚龍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