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志才叫屈道“主公,我真沒有啊。”
“行吧,那誰再亂講你就說自己更愛他,讓他們別毀人女孩子清譽。”燕綏聳肩道。
戲志才笑道“哈哈哈,主公真是好主意,要是有人再亂講,我就親他”
“甄宓那姑娘資質很好,你看看若是成績突出,就讓蔡文姬舉薦她為實習生,進入府衙工作。”
“諾。”戲志才答應了下來,心下卻暗暗納罕,主公怎么對著姑娘的觀感這么好。不過主公作為伯樂,向來不會看錯千里馬,他決定一會兒去和蔡文姬交流一下,看看甄宓這女孩未來更適合哪個部門,著重培養。
“走絲綢之路,是十分艱辛的事,帶回來的香料、珠寶等物利潤雖高,但比起我們作坊生產琉璃、澡豆、紅糖等物,利潤似乎沒那么可觀了。”戲志才提醒說。
“但這條路是很重要的和外界交流通道,一如從交州下南洋。”除此之外,燕綏還有點私心“而且我很想有生之年去樓蘭那神秘的國度看看。”
“那時候主公可要帶上我,”戲志才道“我看學堂書本上寫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實在是心向往之啊。”
“說到這個,現在豫州百姓已基本解決了溫飽,有足夠的條件來要求強制入學了。”
戲志才驚訝道“強制入學”
“對,之前都是鼓勵上學,現在我們要強制要求了。”燕綏輕描淡寫道“明日召集大家開大會,我會說這件事情。”
翌日,燕綏便在黑板上以陽城為中心畫了一個圓。
“我們要從這里開始,往外推廣官學,凡是年滿七歲、不滿十五歲的孩子,每月必須就近進入學堂學習二十日,免除所有的學費之外,我們還免費的住校和一日三餐。”
“那已經上私塾的孩子”
燕綏斬釘截鐵道“除非得到里正出具的已上私塾說明,不然一律入學。”擺明了,不給任何父母找幾借口讓孩子干活不上學的空子。
畢竟,在文盲遍地走,往往只有有錢人家才讀的起書的東漢末年,百姓更看重眼前利益。送一個七歲孩子去讀書,便是失去了一個勞動力。
“主公這筆開銷”看燕綏的態度,眾人面面相覷,最后實現落在郭嘉身上“除了安撫揚州、兗州外,您若是再對交州用兵,咱的財政是否能支持啊”
雖然靠著鹽鐵和各色工坊大發財,軍屯除了自給自足外還能支援官府,但這筆開支太大了,半大小子吃窮老子,更何況除了吃住和建設學堂的費用外,還有筆墨紙硯和書本費的開銷。
面對眾人的質疑,郭嘉笑瞇瞇給了四個字“尚可支撐。”鹽鐵之利,已經到了一個不方便公布的龐大數字。而且,隨著絕對控制區域的增加,鹽鐵帶來的收入毋庸置疑會持續大幅增長。
田豐嘆息道“主公有些心急,莫非是覺得傳統孔孟之道教出來的學生不足以勝任官場”
戲志才笑道“教育改革的確勢不容緩,咱們推廣官學是大勢所趨啊。現在傳統教育出來的,大多數都是不知變通,只知道生搬孔孟圣人言論,鮮少有科學思維和有獨立思考的能力,這不是耽擱學生嘛。”
龐統、諸葛亮等年青一代也支持道“孔孟圣人乃是春秋戰國人士,兩者仙去到現在足足有七百年時間,天下已經大變了。”
燕綏環視一圈,泰然自若道“那時候郡縣制甚至尚未出現,僅僅以史和孔孟之學來教書育人,根本不滿足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們現在需要的是人才,并非道德標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