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來到上書房,給朱元璋請安后談及來意。
“兩年前,乃兒不花投降,漠北動蕩局勢獲得暫時平穩。誰也沒料到太子大哥走得如此突然,兒臣生怕北邊再起異動。父皇定有成算,不知道兒臣是否有幸能動身駐邊,為父皇分憂”
元朝在中原的統治被大明推翻后,其皇室殘部退居漠北,繼續與朱明王朝對峙。
兩年前,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繼續北征的步伐。讓兩個兒子晉王朱棡、燕王朱棣兵分兩路去討伐北元。
晉王未能尋得北元敵軍的主力,無功而返。
燕王卻是立下大功一件,他勇入漠北,招降北元太尉乃兒不花。后一年,洪武二十四年朱棣再次率軍北征,生擒北元番將阿失里等人。
朱元璋曾經稱贊清沙漠者,燕王也,朕無北顧之憂矣。1
今天,朱棣自請離開京師,北上駐邊以而防守北邊因獲知大明太子病逝再起波瀾。這一招像是表明無意繼續參與到新繼承人的斗爭中,將大明的疆域安穩擺在了首位。
朱元璋沒有立即回應,目光沉沉地盯著四兒子。
近些時日,他反復琢磨著水鏡透露出的訊息,一遍又一遍地思量著兒孫們的本領。毫無疑問,兒孫之中最像他的不是先太子,而是燕王。
如今,新繼任者的明旨未下,朱棣會沒有爭一爭皇位的野心嗎
他、不、信。
當下,四兒子自請離京恐怕更多是一次試探。
如果沒有水鏡顯形,朱元璋不會給朱棣一絲錯覺,早就果斷讓他回北邊去。
未免藩王相爭,更為今后的皇權平穩交接考量遵從嫡長子繼承,新帝不必在藩王中挑選。
本是希望允炆登基后,以其仁善性格,將他的四叔用做鎮守一方的護國重臣。
倒也不是不妨朱棣,眾藩王中前有晉王加以挾制,一個老三不夠用,為君者也能擅于用其他數位藩王搞制衡。
水鏡卻意外出現。它顯示的內容還讓人心生隱憂,無法再依照原計劃毫不遲疑立皇太孫。
朱元璋心里再一次罵了句,禿頭沒鼻子的咕咕,你敢多更新一集故事嗎只要再放一集,他有把握推測出更多大孫子登基后的情形。
下一刻,上書房的窗戶突然無風自動。
墻頭忽然冒出一幅虛影,那手持蓮花的禿頂沒鼻子小人又一次猝不及防地出現了。
大家好,十二塊木板引出的明朝舊事2更新了。我很勤快吧,居然做到了周更,這難道還不值得一鍵三連我知道你們一定要說下次一定。行了,廢話不多,讓我們進入正片。
朱元璋一陣心塞,這東西該來時不來,不該來時亂來四兒子在旁邊,這下秘密被朱棣瞧見了。
朱棣瞪大雙眼什么鬼
一瞬間,朱元璋想讓朱棣退出上書房。
朱棣乍見鬼魅般浮現的影像,眼中不加掩飾非常驚詫。
第一反應卻毫不猶豫朝側半步,擋在了朱元璋的身前。入上書房,定是不能隨身攜帶兵器,卻能用血肉之軀為父親護駕。
這個舉動有幾分是出于純孝,又有幾分是把護衛皇帝當做第一要務,或是可能用上了刻入骨髓的演技,有的事真真假假分不清楚。
圣人論跡不論心。
朱元璋聽過不少人說燕王軍功赫赫,要防著他對下一任皇帝造成威脅。這話不是旁人講的,而是老三朱棡曾經拐彎抹角表示了這層意思。
不論朱棣是否有野心,但他對大明的功績不可磨滅,面對未知危險時更看出他對父親的孝心勝過自身安危。
朱元璋的一番思量就在須臾之間,他沒再讓朱棣離開,只叫當值太監退守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