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四,你別一幅見鬼的表情,這沒什么值得大驚小怪的。別擋著朕觀景,你站到一旁,一起看看水鏡。”
這話說得語氣淡定平靜,仿佛瞧得不是水鏡異象,而是一顆大白菜。
朱棣當即懂了,如此詭象不是第一次出現,而近一個月的疑惑也得到了解答。
之前獲得宮中內幕消息,父皇本來已經寫了明詔準備在宣布誰是新太子。
盡管無法獲知圣旨上是寫了誰的名字,但知道宣布時間是在九月中旬。這件非常重要的事卻像石入大海,竟然沒了后續。
為什么呢
現在終于有答案了。
朱棣的心懸了起來。
他的父親是一個意志非常堅定的人,不能說朝綱獨斷,但決定的事不會輕易更改。
水鏡詭像居然影響了宣讀立太子的詔書,必有超出非同尋常的地方。這個非常之處對自己來說會造成哪種影響是有利還是有弊
上次說到鄭和七下西洋,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太子朱標之死。我們假設朱標沒有病逝,他順利繼承了皇位,即便同樣派人出洋,領隊極可能輪不到鄭和。
鄭和,在靖難之役中嶄露頭角。如果朱標登基,十之八九不會有那番戰亂。沒有賜名鄭和,他只是一個太監,一個與新皇沒多少關系的太監。
太監,誰能用
答案過于簡單,是老朱家人。
朱元璋瞧著這短短幾句話,馬上嗅出了一股腥風血雨。
什么是“靖難之役”靖難意思是平定叛亂。
那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催發了戰爭誰參與其中讓一個服侍王族的太監立功,且叫他平步青云,成為七下西洋的領隊能是什么樣功勞
朱棣緊盯著水鏡,電光火石之間明白了這古怪之物代表了什么。
讓父皇對立儲的態度發生轉變,是因為他窺見了大明發展的某段軌跡。水鏡可能是后來人在講述明朝歷史。
不妙
朱棣盡量不動聲色,腦中飛速轉動起來。
如果沒有水鏡出現,朱元璋會立朱允炆為繼任者的可能性極高。
自己能服氣嗎
現階段肯定不能,他找不到敬重那個侄子的理由。
幾年之后呢
朱允炆能迅速成長到先太子朱標的高度嗎如果不能,又會是什么局面
可不是一紙傳位詔書就讓所有人心服口服的。
不是上任帝王決定誰繼位,那個被指定的繼承者就能穩居寶座,否則怎么會有玄武門之變。
朱棣在心里默念著能者居之,而瞧著水鏡的目光隱隱不善這東西壞得很,或許會暴露他心底的不甘。
水鏡內的影像在繼續,絲毫不因觀影者的喜惡而改變。
對于七下西洋,說是追溯到朱標之死,因為還能有一種王朝發展的假設。假設朱標身體健康地繼位了,他會與judy一樣做出這個政策決定嗎
以下僅僅是個人看法,朱標很可能不會如此大力宣揚大明國威于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