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方國珍的部下。
方家世代行船,一直以海運販鹽為生。
元末,方國珍割據浙東,是反元的一大勢力。明初投誠朱元璋后,他的手下船隊都被大明收編。
問題在于朱元璋能對那些人能完全放心嗎
肯定不能,更不能把運送糧食去遼東的重任交于他們。
如此一來,過去十幾年來的海運主力其實都是內陸官兵。
如果說海上風浪是天災,造成海運傷亡數字頗大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人為造成的。
此中實情,朱元璋明白,所以他曾經想過停止海運。
朱棡去調查水師情況時,分析出這一層的傷亡原因嗎如果說分析不出是傻,但想到了又怎么敢說呢
畢竟,近年來朱元璋的脾氣真的不和善。
這種原因往深了詮釋,不等于說父皇對底層官兵的性命視若無睹。
眼下,朱棣竟然直言不諱地講出來了
其余十二個兄弟都被嚇了一跳,大氣不敢喘,豎著耳朵就等朱元璋發飆。
“呵”
朱元璋冷聲道,“朱棣,你倒是越活越誠實了。”
直呼其名了
生氣了,絕對是生氣了
朱棣沒在怕的。永樂帝就連朱元璋最忌諱的造反都做了,如今他裝成乖乖兒子聽老爹話的話,還會有誰信
不如表現得敢作敢為,但表現得坦誠不等于蠢。
“兒臣如今能直面海運中暗藏的危機,全憑父皇十幾年的苦心庇護。”
朱棣緩緩道來,“父皇將方國珍手下海運勢力收歸大明所有,令其徹底衷心于朱家,而融合最需要的是時間。從洪武初年一步步走到今天,假以時日,那些人就成了可用之才。兒臣無不感念父愛如山。”
簡單說來,洪武初年大明剛剛建國,地方勢力歸順后,舊部的可信度不高,但時間會讓一切發生變化。
這些年,威望甚大的功勛武將或是自然老死了,或是半途被朱元璋給廢了。
經過一番權力更迭,等到永樂帝上位,一朝天子一朝臣,本來不可用的官兵已經變得可用。
至于朱元璋最初打壓方國珍等舊部時,有沒有主觀上想過讓那些底層官兵有一天被繼任者所用,讓他們出使西洋
水鏡沒出現前朱元璋想讓朱允炆繼位,朱允炆會搞七下西洋嗎可能性很低。那也就不存在皇爺爺幫孫子安排得如此長遠。
有的事,看破不說破。
朱棣很懂什么話不該講。
“哼”
朱元璋冷哼出聲,似乎沒被這番話安撫到。
他又說,“厚往薄來是朝貢規矩。去往西洋耗費頗大,又當怎么說”
此問一出,朱棣正欲對答,卻被老爹瞪了一眼。
“你給朕安靜一會。”
朱元璋沒給朱棣發言機會,看向了其他兒子,“你們呢有誰想說點什么嗎”
沒人立即出聲。
殿內氣氛越發壓抑,朱元璋的臉色也越發陰沉。
朱棡覺得朱棣這次恐怕要栽。
有的實情絕對說不得,必須揣著明白裝糊涂,而朱棣剛剛講出的那部分已然是在老虎頭上拔毛,惹怒了朱元璋。
此時,寧王朱權開口了。
“有關下西洋能獲得哪些錢財上的利益,兒臣私以為不必太擔憂虧損。大明對藩屬國,厚往薄來是事實,可后來還跟了一句互市交易。貢與市相伴而生,不可能在錢財上只出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