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亡之后,此案越傳越歪。
在有心人的改編下,成了秦始皇坑殺儒生。
東漢以后一直流傳著很多人都聽說過的秦始皇殘暴坑儒之說。
嬴政求仙,半天長壽未得到,體內堆積亂七八糟毒素,還背了一口超級黑鍋兩千多年。
這仙給修的,不如當初做凡人。
吃好喝好,勞逸結合,心態放寬,說不定多活二十年,和他曾祖父一樣可以活到七十多歲。
不幸中的萬幸。嬴政死了,他不知道自己背鍋兩千余年。
勉勉強強對始皇帝而言,這能算是一個好消息吧
水鏡前,嬴政臉色已如黑炭。
這算哪門子好消息。現在朕沒死朕都知道了,蠢人竟是朕自己
哪怕召見盧生等方士尚未發生,可對史書上的始皇帝所經歷一切,他可以完全感同身受。
如果沒有出現水鏡,那些就是自己必定會做的事。求的是長生,卻親手毒殺了自己,太諷刺了。
就聽咕咕繼續
誅殺沒用的方士,發生在始皇三十五年。現在讓我們盡可能推測秦始皇彼時的身心狀態。
服丹藥多年,身體慢慢垮了。長生求不到,心情越來越糟。心情越糟會影響健康狀況變得越差,身體不復年輕而急求仙藥不得,心情更差。
死循環可不就來了。
正在這種時候,始皇三十六年,三大異象出現。
當時,從皇帝到黔首都相信天象與吉兇相關,而天空中出現了殺傷力最強的“熒惑守心”。
從馬王堆出土的五星占,漢代的天文占星著作。其中記錄了不少秦朝事,比如從嬴政登基到漢文帝三年的土木金三星位置。
它提到的熒惑守心時,如此說明“火與心星遇,則縞素麻衣,在其南、在其北,皆為死亡。”
對于“熒惑守心”的解讀,這些話概括起來就一個字「死」。
非要多幾個字就是「超兇。天下或有戰亂起,死人死一片,或是皇帝本人死了。」
為什么會如此解讀呢
這就要從古人對“熒惑”與“心”的不同看法說起。
熒惑,呂氏春秋對其釋義,是“熒熒火光,離離亂惑”。
這顆星看起來似一團火焰赤紅,而它的運行軌跡時正時逆,飄忽不定。
人們掌握不了它的軌跡,不安全感油然而生。
外加看到它血紅的顏色會聯系到血流成河,對這顆星也就喜歡不起來,隨之給了它許多負面的意象。
以貌取人是通病,以貌取星亦然。
史記稱“熒惑星”是“殘、賊、疾、喪、饑、兵”的兇相。荊州占稱“其行無常,司無道之國”。3
相對而言,「熒惑守心」中的“心”,在古人眼中的形象就大不相同了。
這里的“心”,指是心宿二。
此前提到天上二十八星宿分屬東西南北四象。
心宿二,在東方蒼龍的第五宿。
心宿總共有三顆心,心宿一被認作“太子”,心宿三被認作“庶子”,而最亮的心宿二就是“帝星”。
它憑什么呢
理由不復雜。
心宿二非常明亮,運行軌跡規律,能幫助地上的人確定季節節氣。
比如耳熟能詳的“七月流火”,意味著夏去秋來,天氣轉涼。
目前發現的中國最早的歷書夏小正,其中提到了心宿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