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分析,嬴政臨死前幾年的身體因服用丹藥而每況愈下,他眼睜睜看著求仙無望變得精神壓力極大。
這種情況下,他失去了耐心,也沒時間再去搞文化融合,索性一刀切。
對此,個人提出一點暴論。
呂氏春秋正是對文化融合的一次嘗試。
假如嬴政能活得久些,將秦法與呂氏春秋相結合,對其進行改良,廣設學堂培養一套官員體系,以此來治理秦國呢
繞遠了,說回來,本集主題是古代天文學。
水鏡前,嬴政盯著呂氏春秋一詞,他居然認真考慮起擇其精華的可能性。
地球都繞太陽轉了,人會去想一想本來不可能做的事也就變得十分正常。
水鏡
始皇帝臨死前的三大異象,現在知道了「熒惑守心」其實與災害無關。
接下來就是「星墜為石」與「石上刻字」。
先說后者,石上刻字的內容是“始皇帝死而地分”。這就是反秦分子刻的,然后傳播了出來。
這壓根談不上預言。
后來,陳勝吳廣起義也有異象。
殺魚時,發現其肚子里有帛書寫著“陳勝王”,后來夜間狐貍在篝火堆叫“大楚興”。異象都是可以被人為制造渲染的。
那就回到「星墜為石」的天文現象上,它在古代也是兇兆。
想象一下隕石墜地前的情形,它在天空中劃出一道火光,像不像老天爺發怒降下天罰
好吧,或許我們無法產生同感。
因為這個時代去看流星雨是種放松娛樂方式,有些人還會對著流星許愿。
區別于「熒惑守心」,想來大家對「星墜為石」都不陌生。
簡單說來,太空里有不少流星體,多是彗星與小行星撞擊爆炸的殘留碎片。
地球繞太陽運行,一路上會穿過這樣的碎片群。那個時候,流星體撞擊大氣層,向著地面方向而去。
墜落中,隕石壓縮空氣產生熱量,使得隕石燃燒發光。多數流星體在高溫下燃燒殆盡,但有一小部分墜落地面成為了隕石。1
始皇三十六年,有一顆這樣的隕石落在地面。
它與上天發怒無關,而說明了地球途徑了某塊太空巖石碎片區域。
嬴政知道這些天文原理,還會認為流星隕石是災難象征嗎
退一萬步,他也可以擔憂一下。
畢竟,有關恐龍滅絕的原因,其一就是大規模的流星撞擊說,地球霸主寶座換了生物。擔心被流星砸死,也不是毫無道理的杞人憂天,此處加個狗頭保命。
片尾,讓我們一起去看模擬流星雨落在這地球上,共享歡樂時光。特別鳴謝“請咕咕在碼頭吃大餐”制作的以假亂真視頻。
隨著悠揚音樂響起,水鏡自動切換到全息顯示狀態。
嬴政與朱元璋只覺視野一黑。
頃刻間,頭頂被黑色巨幕籠罩,緊接著火光盛大起來,劃過靜謐夜空。
一場流星雨虛擬影像當頭落下,一幅砸死人也不償命的架勢。
嬴政歡樂你管這叫歡樂
朱元璋朕不想要這種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