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會發生這番矛盾,說到底還是因為鎮與鈺不是親兄弟。
問題根源回到了朱瞻基身上。如今的孫太后,不是宣宗的原配嫡妻。
朱瞻基的原配妻子胡善祥,是朱棣在永樂十五年給孫子選的皇太孫妃。
然后,大明朝的第一位廢后在宣德三年出現了。
胡善祥做錯了什么嗎
她沒有。素來有賢名,但無過被廢。
借口是要找的,朱瞻基說胡善祥只生了兩個女兒,沒有兒子,身體不好恐怕生不出兒子了。
當時,胡皇后26歲,朱瞻基30歲,完全可以再生育。
回頭來看,胡善祥比朱瞻基多活了八年。
哪有什么身體不好。如果不是被廢之后的心情苦悶,她必定還能活得更長一些。
借口就是借口。
同年,朱瞻基扶正了貴妃孫氏。
說起孫氏,她的父親孫忠與朱高熾的岳母都是永城人。
這就有了孫氏年少被帶入宮養育的契機。
孫氏被朱高熾的妻子張氏即后來的太皇太后張氏撫養過幾年。
永樂十五年,選皇太孫妃。朱棣定下胡善祥為太孫妃,而孫氏只能作為太孫嬪。
朱瞻基繼位后,宣德元年,孫氏立刻被升為貴妃。
按照明朝的規矩,皇后有冊有寶,貴妃有冊無寶。孫氏卻因帝寵獲得破格殊榮,寶與冊都有了。
宣德二年,孫氏生下朱祁鎮。
宣德三年,胡皇后被廢,孫氏很快立為繼后。
胡善祥被廢,只能幽居做了道姑。她被炮灰是因為誰,答案不言而喻。
朱瞻基的母親張氏活著時頗為照顧胡氏。
朱祁鎮繼位后,正統七年,太皇太后張氏病逝;很快,胡善祥就一年后也去世。
在對胡氏的葬禮規格上,楊士奇曾經請用皇后禮儀,而被告知宮內的孫太后不同意,最終只用嬪禮下葬胡善祥。
又見「嬪」字。
如今的孫太后最初只是朱瞻基的太孫嬪,胡善祥卻從皇后成了一個道姑以嬪禮下葬。
且說朱祁鈺,他的生母是吳氏,初為宮女,生子后封為賢妃。
現在我們都知道朱祁鎮不堪為帝,恨不得朱祁鈺能把叫門老哥暗暗做掉,就不會發生后來的那些事。這可能嗎
萬果皆有因。
土木堡之變,何嘗不是朱瞻基埋下的因。他廢后重立,給了朱祁鎮以嫡子繼位的正統性,而后來人想要推翻這種正統性很困難。
老朱家這一代的關系非常復雜。如今,孫太后的勢力顯然頗大。
朱祁鈺自幼沒有接受過做皇帝的教育。
從前沒想過有當皇帝,沒有心性、才智、權謀、勢力等多方基礎,又何談完全大權在握。
草蛇灰線,伏脈千里。
明朝歷史的一些悲劇,在一開始就埋下了不安的種子。
朱祁鈺的心性遠談不上堅毅果斷,行事更談不上深沉狠辣,也就無法高瞻遠矚后一擊必中。這對他的命運,以及與他命運相連的大臣們造成了重大影響。
回到正統十四年,大明正在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機。
在打響京城保衛戰之前,有一件事必須做好。不論個人的政治傾向,先確保這一時段大家能齊心協力,那么對于王振的清算勢在必行。
王振死了,可朝堂上還有不少他的黨羽。
如果不給王振明確定罪,對戰瓦剌時突然冒出王振同黨搞背刺怎么辦這種事不是不可能發生,而是極可能發生,帶路黨、背刺黨一直存在。
八月二十三,右都御史陳鎰帶頭上奏,要滅王振全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