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籍與項梁被殺,人頭被送到了咸陽。
這事是誰干的
當然是嬴政。他獲知史上項羽對咸陽屠城又火燒宮殿,怎可能無動于衷。
劉邦與項羽是滅秦的兩大人物。前者起于微末,后者是楚國貴族遺民。
論誰更有危險性,史上雖然是劉邦開創漢朝,但對大秦來說項羽更不可被收服。
假設大秦制度做出改變,給了劉邦吃飽喝足的安逸生活環境,他有幾分可能會造反
同等條件,楚國遺民項氏又是否能徹底熄了叛秦之心
嬴政有自信能徹底掌控劉邦,兩人之間沒有個人私仇。
項羽卻不同,對大秦的仇恨在對咸陽的屠城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他會因為百姓在秦朝統治下安居樂業就不搞破壞嗎
八成不會。
嬴政做此判斷。
總有六國遺民想害朕,而朕沒閑工夫一個個花大力氣去收服。項羽不值得,沒有到非他不可的地步。
既然不為朕所用,又是極大的不安定因素,當然要將其扼殺在造反之前。
在聽了古代人身份證明的那一集故事后,派人去追蹤劉、項相關人員。
其實,水鏡影像提及劉邦、項羽的內容不多。
嬴政沒有遺漏任何細節,抓住了那句“同樣亡命天涯”,是描述張良與項伯結識時的用詞。
史書上,張良刺秦后逃入下邳,在那里遇到了項伯。換句話說,項伯也是犯了罪后逃亡。
在這個世界,張良刺殺嬴政,被神跡降世中途打斷了。
暗訪者抵達下邳,沒有發現逃亡的張良,但找到了項伯。
嬴政命暗訪者查明其中內情,如今的項伯及其身邊人有無犯罪
這一查就查出了事,發現了一張幾年前就悄然形成的反秦之網。
項伯的兄長,項梁目前身在吳中。
據查,項梁幾年前在櫟陽犯罪,本該被捕入獄判刑,但他被放了出去。
后來,他又殺了人逃到吳中。根本沒有夾著尾巴做人,而是活得有頭有臉。
項梁怎么能逍遙法外
讓他免去牢獄之災的人,是蘄縣的獄掾曹咎。
當時項梁在櫟陽被捕。
櫟陽的獄掾司馬欣,接到了來自曹咎的信,兩人徇私幫助項梁脫罪。
櫟陽與蘄縣相隔千里。
前者在秦國腹地,曾經一度是秦國國都所在。
后者在泗水郡,屬于楚國舊地范圍內,即楚國大將項燕被殺之處。
兩地執掌刑獄的官吏居然勾結起來,執法犯法,私放罪犯。
這個問題太嚴重了
不僅因為兩地相隔很遠,官吏還能夠暗中勾連,更嚴重的是兩地的官吏出身背景透露出的訊息。楚地的官吏對大秦不忠,秦國腹地的官吏竟然也被滲透了。
從項籍的活動軌跡來看,他本是泗水郡人,在楚國滅亡后沒有在被劃分到清算行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