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點頭,“如卿所愿,將修改法條盡快送入宮。明日起,丞相就主力負責此事。
秦律之變務必多思多慮。六國民俗不與秦地同,既然修訂法條,需將各地情況納入其中。”
“喏。”
李斯深深一拜,陛下是正式令他官復原職了。
明明松一口氣,他卻沒多少喜悅。有些東西,失去了就再也尋不回。
嬴政凝視李斯。
年前秦統一天下,眾臣多稱分封制,李斯堅定地支持郡縣制。
眼下,同樣是李斯能迅速做出最合自己心意的決斷。
這廝聰明,也是太過聰明才會在歷史上選擇背叛信任他的秦始皇。
嬴政能對史書上大限將至的始皇帝感同身受。臨終之際,他是信任李斯的。
始皇帝一生中信任的人能有幾個,最終卻遭遇了背叛。那次背叛的后果對李斯對大秦都極其慘烈。
眼前,此人尚未做那些事,但史實映射出一個人的本性難移。有的事就是回不去了。
嬴政不想多看李斯,言語倒是不見冷冽。“卿回吧。今日好好休息,明日起便要忙了。”
李斯有些不愿立刻告退。說來也怪,他向來不是重情重義之人,分明就以自身為重。事到臨頭不知怎么傷懷起來。
動了動嘴,終是沒能多言地離開了咸陽宮。
回頭看了一眼巍峨宮殿,史書上說它被項羽一把火燒了干凈。那不遠了,只剩十二年了。很多事多說無益,只能以實際行動去彌補。
殿內,嬴政沒去想李斯,很快又傳召了兩個人。
借著此次水鏡舉辦的上傳認為最值得被保存的書籍活動,他摸查了一遍孩子們的讀書傾向。不論呈上來的書卷是不是孩子們的真實喜好,但都是他們想要表現出的偏好。
其中,兩人竟是敢交上呂氏春秋。
自從呂不韋被貶后飲鴆而死,那套由他主持編撰的書籍雖不至于成為禁書,但無人再敢重提。
時隔十七年,嬴政再翻開了這套書。
聯系歷史上秦朝的走向,不得不承認呂不韋的主張在某些方面很正確。
嬴云旗與嬴乘雷接到傳召很快來了,入內參見嬴政后,有些拘謹地跪坐在席墊上。
以往甚少與父皇談話,一年到頭與嬴政的見面次數用雙手能數得過來。今日被叫來應該是要談朝中無人再議的呂氏春秋,豈能不緊張。兩人下意識地往對方那一側偏了偏。
嬴政瞧著兩個孩子在他面前的不自然狀態,宛如在凜冬中抱團取暖的小動物,截然不同于胡亥表現出的天真直率。
對于十五歲的兒子乘雷與十四歲的女兒云旗,他以往給的關注不多,印象中就是兩個安靜的孩子。
兩人生母身份不高,一個來自蜀地,另一個來自舊時趙國,幾年前都已病逝。
如果沒有水鏡出現,恐怕終此一生,他也不會深入了解這對子女的想法。
人不可貌相。
誰能料到史上胡亥會喪心病狂地滅自家滿門,而眼前拘謹的兩個孩子,竟然最認可成為禁區的呂氏春秋。
“說說吧,你們為何都謄抄了呂氏春秋商量好的以何為選書標準”
嬴政審視著兩人,上交此書究竟是他們的本意,或是有誰在背后推波助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