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鏡或多或少,我們都聽過美洲三大高產作物在明朝年間就傳入中國,分別是玉米、番薯、土豆。
之所以會有這場物種大交換,時間要倒退到十五世紀末期,一支船隊從西班牙啟航。
1492年,哥倫布帶著西班牙國王給東方帝王的信件登船,原計劃開辟一條從前未有的海路前來中國。
之所以有如此強烈的渴望,與馬可波羅游記脫不開關系。
如今,學界對于意大利人馬可波羅是否在十三世紀來過元朝統治下的華夏大地持有不同意見。
懷疑他最多是到了波斯,從其他商人口中聽說了一些中華風俗,加工后寫成了游記。
不論他本人是否踏足華夏,這本游記確實給西方打開了一扇新世界大門。它記述的遙遠東方,神秘、富足、繁華。
以哥倫布為代表的歐洲探險者,冒著遠洋航行的未知風險誓要一探究竟。若說是出航是為驗證地球是圓的理論,這可能是動機之一,但更多的原因是利益驅動。
傳說中的東方富庶,黃金遍地。誰開辟了前往中國的這條航線就能一夜暴富,后半輩子財源滾滾不是夢。
哥倫布帶著托斯加納里以“托勒密的世界地圖”為基礎的海圖出發了。
他深信能依靠此圖與指南針抵達東方,可事實上季風將船隊送去了美洲大陸,即歐洲人后來說的新大陸。
此處放一張世界歷史地圖圖1jg,上面四條不同顏色的線表示哥倫布四次出航航線。四次都是從西班牙出發,往西行。
地球是圓的,理論上一直向西,過大西洋到美洲,穿過美洲,再過太平洋就能抵達亞洲。
大家看,是他幻想中的目標地點,○是他實際抵達的地方。
這幅圖非常簡略,只畫出了七大洲五大洋的形貌,僅僅標注出視頻內容相關的幾個國家名稱。
即便如此,朱元璋不等別人建議,他就主動喊出暫停播放,把影像停格在了這一幕。
原來完整的世界長這樣啊
書房內沒有一個人叫出聲,但驚訝之情都溢于言表。
將美洲稱為新大陸倒也貼切。
不似對于西方番人尚有模糊概念,早前不知從大明出發向東漂洋過海,竟是存在那樣一片未知彼方。
不僅美洲是以往沒見過的大陸,往地圖南方看,還有一片較大的陸地。
上面畫了幾只奇形怪狀的動物。
肚前有口袋的巨型耗子爬在樹上睡大覺的一團灰漆漆肥球還有體型碩大的蜘蛛與蛇,究竟是夸張畫技還是紀實表述
奇怪的是,咕咕在大陸上標注了一個字汪后面加了一個。
這是什么意思呢
“這片南方大陸距離大明更近。瞧著圖上,它距離三佛齊、蘇門答剌不遠,以這兩處為中轉地休息,不怕遠航物資不足。”
寧王朱權一邊看著水鏡一邊說,盡管咕咕放的圖沒標上地名,但憑著地形樣貌與方位,能與大明已知的藩屬國對應起來。
他期待地看向朱棣,“以后四哥派人下西洋時,順帶去南方大陸瞧瞧吧。”
朱棣默念十七弟真的缺心眼。這種話怎么能大大咧咧地說出來,真不是在坑他
這時候該先問父皇的想法。
哪怕看了水鏡先入為主是永樂帝派人下西洋,哪怕能預估近兩三年要先修運河通商,再建設皇家學堂創設科學教育,朱元璋在位時來不及搞大規模出海,但實話有時不能實說。
因為實話表達了一種意思,朱元璋活不了幾年,撐不過水鏡透露出的史上明太祖享年七十一歲。
“此事需憑父皇做主。”
朱棣表現得非常自然,毫不因為被冊封太子而得意,仿佛主控權就該是在朱元璋手中。
他還有很充分的理由,不是盲目聽話,是從國家治理方面考慮。“下西洋時間與航線應與國策相配合,不可妄定。”
朱元璋沒好氣地瞪了眼朱棣,又斜了一眼朱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