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世紀進入歐洲就開始種植,但一直都沒有登上主流餐桌。發展到今天,只有意大利北部與羅馬尼亞將玉米粉做成主食吃。
歐洲人曾經給玉米起綽號,叫它“土耳其小麥玉米”,就知道它的二級谷物地位了。
說這些不是比爛,就是擺出些實例,當年歐洲各國沒比大明聰慧開明多少。船小好掉頭,船大好頂浪。兩邊體制不一樣,改革時大有大的難處。
布偶貓神保佑十九世紀中期的愛爾蘭大饑荒,死了一百萬人,大家知道嗎
1801年,愛爾蘭是并入過英國的。1845年開始,愛爾蘭餐桌上的主食土豆暴發了傳染病,全境陷入糧食危機。
先說英國攪屎棍一直不做人。不僅沒給愛爾蘭救災物資,而且還把愛爾蘭境內的其他谷物口糧都出口到英格蘭,完全不給人活路。兩邊的血仇就這樣結下了。
再說土豆種植,愛爾蘭在種土豆的規劃上很有問題。品種太單一,整個農耕生態系統很脆弱,致病疫霉一來就全線崩潰。
如果多個品種土豆種植,或者與其他植物輪作換茬,防抗病性就會變強。
我覺得咱們老祖宗在這方面很有智慧,農耕輪作體系一代代更新下來,無意識間搞得很科學。
杠精小號所以說中國人有種田血脈天賦真不是吹的。把月球土壤帶回來后,很多人下意識問能不能種菜。
回復88
鏡前,眾人正速記著土豆等種植注意事項,被后一句“月球土壤”給驚到了。飛天登月,居然真的不再是神話傳說,這發展速度難以想象。
下一段評論又讓他們懷疑人生了。不只是未來難測,對過去也了解不充分。
懷念羊肉泡饃的第n天魔鬼在細節中,你們都在說作物三兄弟,誰注意到了咕咕畫的哥倫布航線圖里面有個奇怪點。
再買皮膚就砍手發現了,土澳大陸板塊上不只畫了袋鼠、考拉、巨型蟲蛇,而且還有一個標識汪
這是不是指土澳淪為英美走狗在汪汪叫說錯了,不是淪為,它從一開始就是英國犯人的流放地。
我的精神還正常看法不一樣,如果是狗吠應該是汪,而不是跟著。
這個“汪”,指的可能是“汪大淵”。元朝的民間航海家,坐商船去過很多地方,寫了島夷志略。途徑印度洋各國、北非、阿拉伯地區、地中海、紅海等等地區。
有學者認為他也去過澳大利亞。
嚴謹點說是南方大陸,土澳的名稱是很后來才有的。在書里,他稱呼這塊地方為羅娑斯,而且把如今的達爾文港區域叫做麻那里。
有關汪大淵是不是土澳最早發現者,這點沒得到東西學界共識認同,所以咕咕才在“汪”字后面加了一個問號。
從地理位置上,澳洲離亞洲近,被元朝先發現很合邏輯。之所以沒有詳細記錄,可能澳洲地形相關。
從東南亞去澳洲,先會到達它的北部。北部是大面積干旱與沙漠地區,沒啥好看的,當時也找不到經濟效益。
澳洲適宜居住地域多在東南角。
歐洲搞地理發現,是從美洲出發渡過太平洋,登陸澳洲的地點在東岸。那里是適宜居住的地方,也就有了深入殖民。
地理環境的先天影響在這里體現得很充分。
回復43
元朝時期真有人發現南方大陸了嗎
朱元璋忍住此問,先把最后一段評論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