鍵盤鬼其實明朝社會不是全盤推崇煙草,它是作為藥品被引入的,不久人們也認識到煙草的危害。
本草匯言一方面指出它“煙草,通利九竅之藥”,另一方面也說不能濫用“偶有食之,其氣閉悶昏潰如死,則非善物可知矣。”
滇南本草一邊言明“煙草,性溫,味辛麻,有大毒”,又說它能“治療一切熱毒瘡;或吃牛馬驢騾死肉,中此惡毒,唯用此物可救。”
新事物出現后,人們不可避免會對它有認知局限性。利弊兩面,不是所有人都能冷靜分析。
老百姓聽說煙草有治病的好處,不免會引發一窩蜂地盲從,這種時候需要政府強有力的監管。
崇禎確實搞過兩次禁煙,坊間傳言與諧音梗的殺傷力有關。
“吃煙”等于“吃燕”,吃掉明成祖朱棣,可不就讓大明亡了。
又說朱由校的天啟朝有傳言“天下兵起,遍地皆煙”。煙草沾了「煙」字,未免一語成讖而下發禁煙令。3
然而,崇禎的禁煙令幾乎沒有效果。
原因很好猜測,煙草的暴利太大了。
明末楊士聰的玉堂薈記記載,種植煙草一畝地獲得的收入可以抵得上普通農作物十畝地的收益。
王逋蚓庵瑣語更說“關外人至以匹馬易煙一斤”。
煙草暴利讓越來越多人選擇種煙草,種植主糧的良田被大片侵占。加上煙草對土壤適應性很強,就陷入惡性循環。
是不是聽起來有點耳熟清末鴉片肆虐也是相似情況。
區別于煙草,鴉片是名副其實的毒品。
人們對它原料罌粟的認知本來是一種藥材。哪想到從生食變作吸食后,加工方式的改變極大增加嗎啡成分進入身體。
由此對身體造成的傷害性極大,而又因成癮性極強無法戒斷,短期內就摧毀一個人。
講真,明清真需要有良心的能管理經濟的奇才。對比一下,歐洲十七世紀就有國家成立證券交易所。
明末的煙草暴利尚且流入國人口袋,清末的鴉片暴利卻大量殖民者手中。當大量鴉片涌入中國,大劫難豈能不來。
回復77
朱元璋再次暫停了水鏡,尋覓理財高手,這點已經排在計劃上了。
他的眉間還是擠出了一個川字,雖沒有見過煙草,但知道罌粟。
此物在唐朝傳入中國,可以用來止痛、止咳。當改變了它的食用方式,居然有如此劇烈又成癮的毒性嗎
為什么
其中到底是什么發生了可怕的變化,能對人體造成那么嚴重的傷害
朱元璋無從尋找答案,不由握緊筆桿,紙上多了幾團不規則的墨跡。
他知道的是大明現有醫藥體系存在不足之處,又從哪里去進行改變呢
把這個問題記錄下來,繼續看評論。
我是萌新關于煙草講幾句西方的情況。哥倫布把它帶回西班牙時,知道這東西在南美洲很貴重。瑪雅文明、阿茲特克文明都把煙草當作祭祀神明的圣物。
煙草進入歐洲,給它背書的是尼古拉斯莫納德斯,一位與西班牙王室有緊密關系的權威醫師。他寫的來自西印度群島的實用醫藥書,宣傳了多種煙草的治病功效。
這本書被翻譯成拉丁文出版,隨后又譯成了意、英、法等多國語言的譯本。煙草的療效也開始深入歐洲人心。
論荒唐,還是要看歐洲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