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徐福在內,二十四位方士都沒把時間浪費在理論爭辯上。
并非不想辯個究竟,是沒有時間口頭爭吵。不足四天的任務期限,沒功夫達成統一意見。
反正各有煉藥室,豆漿與煉丹藥材也是準備充足,那就各自實驗,朝著自認為正確的方向煉豆腐。
各行其法之前,徐福幽幽地補充幾句。
“諸位,容某提醒。豆腐將被端上日常餐桌,吾等必須親自多次驗證其口感。過于奇特的口味,必然是要不得的。”
方士們聽了,都是面色一沉。
這話講的不僅是豆腐口感好壞,更是在提醒他們煉制豆腐需注意的潛規則。
不是每一條豆腐煉制標準都會寫在圣旨上。
徐福的腦子轉得夠快,讀出了始皇帝的未盡之語。四天后交差,豆腐要滿足幾條標準。
往日煉丹,丹藥求的是物以稀為貴,不可能像粟米那般天天吃。
豆腐卻不同,制作它的最初目標就是讓它能夠隔三差五地出現在大眾餐桌上。
由此有了沒說的潛規則
一、煉制豆腐要考慮到原材料不能昂貴;二、要注意煉制過程里的取材毒性劑量問題。
豆漿加了一種或幾種材料變成豆腐,必是要無毒的才行。
誰試毒
首當其沖就是豆腐制作者。
在場的方士們有一個算一個,都不可能逃出試毒名單。有別于丹藥,試毒豆腐時很可能按照一日五頓喂食。
因此,煉制時不可一味求快,小心死在自己制造出來的吃食上。
眾人心情沉重地進入煉藥房,開始了通宵熬夜趕工模式。
咸陽宮內。
嬴政下發煉制豆腐任務,將注意力放到成立西域使團上。
西行使團主要肩負三個大任務
探查地形地貌、各處風土民俗,采購當地農作物,以及與本地勢力進行溝通交流。
遺憾是張騫生活在數十年之后,現在不可能尋得他去鑿空西域,需另外組織人馬出行。
西行隊伍務必要堅定不移地心向大秦,更有百折不撓的堅定意志,且有難以活著回到咸陽的覺悟。
初步計劃,先派出一百人,包括具備各項技能的外交使者、護衛與隨行雜工等。
三個多月前,扶蘇、蒙毅、李斯與趙高觀被特別傳召,觀看了秦二世而亡的那集水鏡故事。
趙高很快被處死。李斯在禁足兩個月后,主動抓住了修改秦律的戴罪立功機會,官復原職。
嬴政又與蒙毅進行了一場懇談。表達了對他足夠多的信任,令其官拜上卿,繼續處理政務文事。
對于蒙毅是否向兄長蒙恬透露水鏡的存在,特許其“酌情考量”。該怎么說,透露多少內情,就看蒙毅的說話藝術了。
蒙恬與蒙毅兄弟,一武一文。
嬴政早就有計劃,將歷史脈絡內幕少許透露于蒙氏兄弟知情。
有時候,只有成為了內幕知情人,才能生出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才會更加忠心耿耿,才能激發出更多工作潛力與動力。
這次西域使團的初選任務,連同各項選拔標準一并交給了蒙氏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