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的大門被打開了。
無需利用排泄物,直接使用空氣就能造出火藥制作所需的原料硝石,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誰能料到癡人說夢居然成了真。
朱元璋盯著水鏡,眼神越發火熱,控制不住雙手顫抖起來。
朕太愛好和平了,真沒有一心想著打仗,原本在皇明祖訓里都寫了一串不征之國。
像朕這樣出生在老實本分家庭的莊稼漢,在壽命倒計時之際,看到元素周期表想的就是搞個真正的化學教父做做,看到人工合成氨的第一反應才不是用它征服世界。
對于合成氨的作用,他更看重第一條可以用作化學肥料。
豈敢忘記明朝處于小冰河期。這是人為力量改變不了的,但人能去干預改變糧食產量。
種地三要素種子、肥料、農藥。
高產作物能從美洲引種,而后兩者能通過化學技術來改進。
假如搞出合成氨技術就能從空氣里研制出肥料,對于改變糧食短缺有極大的幫助。
這如何不叫人心頭一熱
當然,做人要勤儉持家,不能浪費。
合成氨的研制不易,需要很多前期投入。一旦研發成功,如果不一物多用,那就太可惜了。
因此,順帶提升軍備,把那些頗有賊心的番邦賊子給打趴下了。這不叫戰爭狂魔,而叫保家衛國。
朱元璋思緒狂飆,遺憾的是咕咕并沒有展現出合成氨的具體獲得過程。
僅有一句陳述捕捉空氣里的氮,在高溫高壓下,用催化劑將氮氣與氫氣合成氨。
說實在的,這句話講了等于沒講。
啥是氮氣要么捕捉使用哪種催化劑用什么樣的設備去創建高溫高壓的實驗條件
朱元璋一題也答不出來。
如今,對他來說化學世界就像一桌散發濃郁香氣的美食。
他與美食的距離,沒有遠到似天空與大地般絕無觸碰的機會。美食就在一座高聳入云的山峰上,只要努力,仍有攀上頂點的可能。
這桌美食的氣息透過水鏡傳了出來。但隔著重重濃霧,不清楚它的真容,更不談立刻將實物吃到肚子里。
這點困難,克服克服就好。
算一算時間,大明在十七世紀進入小冰河期最嚴重的時期。現在是十四世紀末,還有兩百多年的時間。一切都還來得及
朱元璋沒指望自己踏入科學新世界,但有信心大明能夠趕上。
他的心愿說大也不大,在史書上留下科學啟蒙皇帝的名號就夠了。這個想法不貪心吧
本集古代化學以「硝石」畫上了結尾,接下來是評論區被顯示出來。
評論
蚊子大軍來襲中國古代搞的火藥,與歐洲后來弄出的炸藥不是一種東西。
前者黑火藥,后者黃炸藥。后者受到了前者的啟發,但在化學原理與威力上都不一樣。
黑火藥是一硝二磺三木炭,黃炸藥主要是硝化過程得來的。聽名字就知道側重點不同了,一個“火”,一個“炸”。
草莓牛奶我的理解,黑火藥是0到1的變化,打開了熱武器的大門。黃炸藥是從1開始向上的技術革新升級,能升到10也能升到100。
要承認0到1的偉大,也不能否認從1開始軍備改進后的強大威力。
為賦新詞吃豬蹄咕咕視頻里提化學工業先舉例「染料」后來又講「硝石」,是不是故意想埋暗線
因為黃炸藥的發明源頭就與染色行業相關。
1771年,也就是清朝乾隆三十六年,大洋彼岸的英國彼得沃爾夫用硝酸與靛藍搞出了有著強烈苦味的黃色物質。
當時叫苦味酸,后來的三硝基苯酚。它本來是用來做黃色染料的。
一百年之后,十九世紀晚期,德國化學家斯普倫格爾發現苦味酸有著強大的爆炸能力。
沒幾年,它就被用到軍事領域。黃炸藥的“黃”就是從它的顏色屬性來的。殺傷性武器的原始版本居然是染料,歷史輪回真的是很奇妙。
回復45
風油精愛好者不懂就問,咕咕提到了明朝高超的金屬鋅的煉制術。當時叫“倭鉛”,從倭寇橫行借指這種金屬難煉制。
我對金屬煉制的興趣不大,誠心在評論區蹲大神,求講明朝倭寇問題。據說倭寇不全是小日子,真的嗎
遠香近臭幫頂
就喜歡這種直接提問不搞釣魚的態度。釣魚佬遍地走,真讓我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