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著實想象不出如何參照英文打字機結構,去發明一臺對應的中文打字機。
他喊出了暫停,沒有立刻往下看視頻聽答案,而是啟動第二次緊急傳召。
當咕咕提起印刷術傳入歐洲,在十五世紀中葉由德國人制作出活字印刷機,他就知道大事不妙。
活字印刷術從宋朝到清朝一直在中國呈現停滯不前的狀態。歐洲卻發明出機械代替了人工活字排版,而且被廣泛大面積投入應用中。此消彼長的不只是印刷技術,更是藏在印刷術背后的驚濤駭浪。
比如最淺的那一層。歐洲識字讀書的人越來越多,中國卻一直保持不變。
一兩年尚無差異,一兩百年后就會淪落為整個國家也數不出幾個能與之抗衡的人物。
想要再趕超,其代價怕是要付出數以千萬計的人命,更要以百年計的受制于人被壓制,這還是保守推測。
朱元璋當即引起了重視,立刻召開第二次緊急觀影會議。
本次叫來二十人觀影,比上次觀看小冰期視頻更多了八個人。
等眾人到齊,先把字的那些事播放的內容概括講述一番。
這就指著水鏡暫停在英文打字機的畫面問“對比番人的機器,你們怎么覺得中文打字機該如何制造”
好問題,真把在場這些人給問住了。
一時間,上書房內靜寂無聲。
且不提有八個新來的第一次見到水鏡正處蒙圈狀態,其他水鏡的知情者們對著鏡面上的英文打字機也愁眉緊鎖。
朱元璋并不意外無人回答。
在座的各有什么本領,他一清二楚。這里可沒有市井話本里的墨家隔世傳人,也就不存在能突然精通機關術。
即便如此,還是要聽聽眾人想法。
這就抽了姚廣孝提問“道衍師父可有什么好點子”
“貧僧慚愧。”
姚廣孝能說出如何改造布局北平城令其成為新的京師,但對于中文打字機的問題沒有好主意。
“倘若只求做出打字機,是能借鑒活字印刷術的靈感。刻出常用字,將按鍵做成羅盤狀,需要哪個字就轉動圓盤到某個位置按下按鍵。可是”
“可是”什么
前幾天使用王禎木活字印刷術刊印的王禎農書試印本,前一百套印成了。
今天的參會者人手一套。哪怕本職差事與農業無關,可是洪武帝賜書,也是要認真讀的。
讀書時,肯定先要了解此書作者王禎改良的木活字印刷術具體如何操作。其中最值得稱道的是轉輪排字盤,大幅提升了檢索字體的效率。
將此法運用到中文打字機上,就有了姚廣孝的設想。
然而,一個轉盤至少包含三四千字,其簡潔程度如何與英文打字機二十六個字母鍵盤相提并論。
在場眾人都明白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