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鏡話說回來,二十世紀真就沒有發明出現一款形神兼備的中文打字機嗎
不。林語堂發明的“明快打字機”做到了。
比起早前出現的幾種中文打字機,林語堂的發明首次做到了擁有一種如今看來理所當然的結構鍵盤。
明快打字機擁有72個按鍵,長約457,寬約356,高約229,比常見的西式打字機略大一點點。
圖片1jg
由圖可知按鍵上的符號不是英文字母,而是形似漢字部首偏旁與數字。
72個按鍵被分為三部分首鈕、末鈕、數字鍵。
想打出一個完整漢字,需先后按動此三種鍵。按鍵時觸發機器內部的機械裝置轉動與移位組合,落于紙上則顯出一個字。
從設計思想是將漢字拆分成不同部位,通過組合后打出來。這點與此前的祁暄創造的拼合活字式打字機有相近之處。
兩者最大的不同在于林語堂打字機擁有了鍵盤結構,將漢字部件全都裝入了機器內部。這讓它與當時其他漢字打字機的外露輪盤、滾輪或矩陣式字盤截然不同。
此舉看起來僅僅是把漢字部件從外置轉移為內置結構。
它卻絕非輕松的轉變。把龐雜的字符堆疊到機身內的狹小空間中,包含了極其復雜的機械原理。
有多不易
以今天的技術,想去復刻明快打字機也極度不易。
放一段內部結構模擬視頻1fv
林語堂發明了一種類似星辰運行的結構軸體。
在場觀影者們不由瞪大眼睛,全部贊嘆此機械結構太精妙了
現場唯有朱元璋與朱棣對星體運行有一個極簡的概念。
在墓中星河的視頻里,說了“熒惑守心”的天文現象與大兇之兆無關。
當時,朱元璋觀看了太陽系簡單運行動畫,還被附贈一波虛擬隕石雨當頭砸落的粉骨碎身式洗禮。
本來想兌換那一集讓老四也體驗一番后世人向流星雨許愿的恐怖浪漫。
后來還是作罷。必須珍惜反復觀影的次數,把它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只讓朱棣閱讀了記錄下來的知識要點。
眼下,林語堂打字機的內部構造宛如天體運行,如何能叫人不嘆服。
水鏡
機身內部設置了四十三個獨立轉軸。一根最高級別的恒星軸,六根滾筒套件似的行星軸,以及每六根衛星軸通過圓形齒輪將圍繞在一根行星軸旋轉。
合上機蓋,僅從外部查看,看不到鍵盤上有一個完整漢字。絕妙的機械結構,將龐大的8532個字符濃縮入機身內,可以組合打出當時所有漢字。1
明快打字機與西式打字機有著重要區別,它不再是一個按鍵對應一個字母符號。
其本質超脫了西方人設計打字機的理念,是從以往簡單的機械打字,進化為一種文字搜索輸入過程。
此舉意味著機械書寫的運作方式被徹底改變了。
今天,我們對此種搜索方式很熟悉。在使用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時,必不可少要使用到輸入法。
現在拼寫中文有多種輸入法,雙拼、全拼、五筆等等。
民國時期如何進行漢字檢索,不必會只有一種聲音,而是涌現出各種體系派別之爭。明快打字機的鍵盤設計,體現出林語堂式的中文檢字方式。
從此處,再聯系我此前提出的假設。
假如二十世紀初,東西方實力均等,中國在制造打字機的道路上走向哪種方向有可能是開辟一條與電子相連新賽道,直接沖擊提前進入計算機時代。
有人會問這種彎道超車是否不現實
從林語堂打字機創造性地發明出文字搜索輸入模式,便知電子計算機假說并非完全不可實現。
對于轉碼與編碼的研究,漢字存在有別于表音字母的獨特需求。
回溯歷史,十八世紀末,電報被發明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