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架事件的起因一目了然,楊樂想欺負詹氏兄弟,而兄弟倆不想給他欺負。
準確的說,楊樂一開始欺負的只是詹氏兄弟中的一個。這兄弟倆的小名很尋常,一個叫大寶,一個叫二寶,被欺負的是二寶。
大寶和二寶是最近才轉學來的新生。
國子學外舍各個學齋里的學生流動性還是挺大的,因為大多數孩子都只能隨著父親的官運走走停停,他們就像居無定所的蒲公英,遠方傳來的風把他們的父親吹到哪里,他們就只能隨波逐流地飄到哪里。
就好比兩三年前被楊盡忠推出去背鍋的趙克知,他的孩子趙小郎當時也在外舍上學。后來趙大人被一擼到底,趙小郎就再也不能在外舍讀書了。
某天一覺醒來,他便悄無聲息的離開了。
趙小郎當時還是楊樂玩得比較好的一個小弟,但楊樂對此的反應還不如絮果大,因為他早就習慣了身邊的衙內圈子來來回回。
有人走,就會有人來。
“他們只是旁聽生。”楊樂扶著傷口,嘴欠的插了一句。
國子學外舍的旁聽生和插班生是有很大區別的,至少在楊樂看來是這樣。
插班生是正式的外舍生,他們只是因為隨祖父或者父親外調,之前在外地上官學,等祖父或者父親高升回京,他們也就理所當然的來了國子學。
旁聽生則不同,他們不是正式的外舍生,他們的祖父或者父親的品級并不足以讓他們在這里讀書,他們只是由于這樣那樣的原因而獲得了享受一樣教學資源的機會。好比家里有些官學的關系,或者讀書的成績格外突出。
從絮果他們上學的第二年開始,就陸陸續續有了旁聽生。每個學齋里都或多或少都有幾個,只是他們并不會算在學齋的總人數里。
以詹大人這個起起伏伏的官運,自然是不夠資格蔭庇大寶和二寶上國子學外舍的。但他的妻子非常希望自己的一對兒子能夠出人頭地,用毋庸置疑的優秀讓那些至今還在說什么“雙生子不祥”的人閉嘴。
大寶二寶也很爭氣,連續幾年都在全省的外舍聯考中獲得了第一和第二的好名次,算是他們自己考進的國子學外舍。
只不過即便如此,他們依舊會被一些正式學生排擠。
“旁聽生也是我們的同窗”絮果生氣的看向楊樂,他在此之前其實也不知道楊樂和雙生子打架的具體原因,只是稀里糊涂就卷了進去。但是聽楊樂這么一說,他就懂了,楊樂又來了,“他們不是你任你差遣的仆從”
也不知道是從什么時候傳下來的陋習,但在外舍里確實有這樣的風氣,一部分正式生會差遣旁聽生當跑腿。
旁聽生一般也不敢反駁,因為他們一旦在外舍惹了事,就很可能沒辦法繼續在這里讀下去。這個讀書的機會,是他們自己或者家長好不容易才爭取來的,誰也不想失去。
大家已經習慣了忍氣吞聲,可詹氏兄弟卻和他們親爹一樣是個暴脾氣,根本忍不了。
詹氏兄弟并不是絮果他們這一屆的,他倆比絮果等人要大一歲,高一個年級。但楊樂可不管什么高年級低年級,他平等的瞧不起每一個非正式生。正好遇到了二寶,就仗勢欺人了一下。
大寶則想著利用楊樂還不知道他們兄弟倆是雙生子的信息差,來捉弄一下楊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