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的早朝上,連亭果然沒再出現。
但閹黨已經有人上書,希望陛下能夠考慮奪情。畢竟武官不丁這不是傳統嗎連亭是那樣囂張,囂張到他甚至不愿意找個和閹黨沒關系的官員來說這件事,明晃晃的就用了自己人,把態度擺在這里。反對他奪情的,就是與他公然為敵
但這一次楊黨和清流一派卻是早就商量好了要暗中聯手,不管如何他們好歹都是文官,總讓一個宦官與自己平起平坐又算什么呢
能有機會把連亭摁下去,他們是絕對不會放手的。
閹黨也按照連亭的吩咐,如愿把楊盡忠攀咬了進來。小皇帝根本不知道楊首輔還有這么一茬,但也是眼前一亮,目光炯炯的看向了楊盡忠。
說真的,小皇帝很希望讓楊盡忠徹底滾蛋,但如果楊盡忠走的條件是連伴伴也走,那他寧可捏著鼻子認下楊盡忠。他并不希望連亭離開。
楊首輔自然早在聽到連亭父母死了之后,就已經明白他當年的事情會被連亭利用。
并一早就準備好了說辭。
不是由他來說,而是他的狗腿,對方跳出來直言,楊首輔當年能夠用武官奪情,是事出有因。首輔之位何等重要當時官學改革剛剛開始,很多事情都離不開他。他是無法替代的,才不得已而為之地出此下策。連亭一個東廠廠公,有什么離不開的司禮監乃至是十一監,有的是宦官能頂替他。哪位掌印不能兼任廠公
這句話的重點不在于什么無法替代,而是挑動宦官內斗。
不要說十一監的掌印了,太后身邊如今的管事太監,就不想復刻著連亭的腳步更進一步了嗎
是人就有私心,楊黨做的就是讓這些太監看到他們唾手可得的未來。而只要這些太監發力,在小皇帝和太后耳邊日夜念叨,何愁這事成不了
哪怕是閹黨集團內部,都有人開始動搖。
本來按理來說,這個時候是要由司禮監的掌印張戴德來為楊黨搖旗吶喊的,甚至張戴德自己就可以臨時兼任一下東廠的廠公。
但不知道為什么,張戴德這個最初的制定計劃人在這個關鍵時刻卻缺席了。
他請假沒來上朝。
雖然楊盡忠有種不好的預感,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張戴德的事可以后面再說,現在的重點是必須把連亭丁憂的事情坐實
也就在這個吵架吵的最上頭的時候,有個小內監從偏門而入,把一個驚人的消息傳到了太后和皇帝耳中。
張戴德
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