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并不算特別開心。
因為在晚膳桌上,聞蘭因從太后伯母和皇兄發愁的口中聽到了,連伴伴有可能要丁憂回鄉奔喪的噩耗。
不苦大師的堂哥紀博士的那封奏折,小皇帝其實還沒看見,他能知道這件事,是從其他官員的請安折子里。
很顯然這是有人在借這個官員之口,讓小皇帝早早的知道這件事。
對方是誰不好說,可一看就是很早知道消息的那一批人,畢竟奏折能在今天送上來,至少也說明了對方昨晚或者今早就已經寫好了內容。
能是誰呢
小皇帝覺得肯定不是連伴伴,因為連伴伴不需要做這么曲折的事,直接讓聞蘭因帶個消息回來就行。而且這也不像連伴伴的行事風格,他遇到事情的第一反應是解決麻煩,而不是先告訴誰出了事。哪怕這幾年有故意鍛煉小皇帝獨立思考的能力,也不至于只給一個口風。
事實上,還能是誰呢
只可能是廉深了啊。
他這些年一直都在暗中關注著兒子的生活與成長,雖然一直很克制的沒敢靠太近,卻絕對不可能答應讓他的兒子離京,前往什么千里之外的鎮南。
事實上,廉深在知道消息的那一刻,差點有了把兒子認回來的想法,但最后還是決定先試著阻止一下,不成功他再想轍。
“那絮哥兒怎么辦”聞蘭因異想天開,“我可不可以接他來長樂宮住或者我和他一起搬去我的王府”
聞蘭因自從被封王后,他在宮外的王府就被提上了日程。小皇帝選了離皇宮最近、最好、最大的一塊地,準備把上面的舊房子全部推倒重建,如今一整個胡同都變成了他弟弟一家的。只不過北疆王府建了好些年,仍沒有建好,因為小皇帝總是不滿意。
他倒是也不著急,畢竟王府要等聞蘭因成年了才會搬過去,小皇帝覺得他有的是時間給弟弟慢慢磨,慢工出細活,磨出一棟最好的王府。
小皇帝直接打破了弟弟的幻想“如果要奔喪,絮哥兒自然要和他阿爹一起,那也是他的祖父母。”
雖然這個祖父母實在是不當人。
“那我不行我不答應”聞蘭因立刻不干了,他連一天不見絮果都想的不行,整整分開六年那還不如殺了他。不然他就跟著絮果一起去鎮南,反正他是絕對、絕對不要和絮果分開的。
楊太后沒說話,只是在心里想著,就你不想他們父子離開嗎哀家也不想啊。這么多年了,連亭始終是楊太后的主心骨。哪怕連亭什么都不做,只這么如定海神針一樣往朝堂上一站,就讓楊太后覺得底氣十足,讓她堅信不管別人如何想,總會有連亭在支持著她。
“朕會想辦法。”小皇帝也是第一次意識到,這個家里還得是他來撐著。太后沒有主意,弟弟只會胡鬧。
小皇帝其實也沒什么好辦法,但他會耍賴啊。他就要奪情,沒有理由,先帝已經死了三四年了,規矩早該改一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