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知,此番泛起的波瀾巨大,遠超所有人的想象。
先是溫月聲在民間的聲勢暴漲。
原本在擊敗昊周后,她便已經聲名大噪。大徽百姓人人都知,邊疆出了一位戰神將軍,是大徽的思寧郡主。
而在此番之后,不知京中那位學子,寫了一篇洋洋灑灑的文章。
其文章用詞精準,朗朗上口,一經發散,是連懵懂無知的孩童,都能拍掌誦讀幾句。
孩童不清楚文章內容究竟是什么,可聽到的大人,卻是一清二楚。
這是一篇贊譽英雄的文章,卻又不僅是如此。
文章中將英雄比喻成了一把出鞘時鋒利非常的刀,刀出鞘時,總能蕩平世間種種罪惡。
這把刀斬盡貪官污吏,斬盡惡人歹徒,守護所有的大徽子民,捍衛國土邊疆。
殫精竭慮,日日不停,甚至令得刀尖都打了卷,也在所不辭。
而就在這把刀,欲徹底斬殺那危害到了普通人的惡狼時,卻有人跳了出來。
說刀身太利,又說恐刀傷及無辜,還說刀鋒芒太甚。
要以各種各樣的辦法,生生折斷了這把刀。
文章最后說“功業成,骨相枯。欲立身,先斷魂。”
“權歸處,英雄末路。”
百姓雖不懂什么叫做權歸處,可卻知曉何為卸磨殺驢。
這篇文章,滿張紙上都未提及半句溫月聲,卻字里行間都是她所做的事。
又經由有心人改編,將其改成了評書,還簡化成為了童謠。
懵懂無知的孩童日日傳唱,百姓當中口口相傳。
令得邊疆和朝堂,一瞬間成為了眾矢之的。
尤其是邊疆。
這里不知多少百姓,曾得過了溫月聲的庇護,又有多少人,曾被她救出混亂的戰場。
邊疆連年戰火,他們或許不認識如今的皇帝是誰,卻清楚地知道是誰讓他們過上了安穩的日子。
是以邊疆百姓,只認定一位主帥。
邊疆如是,整個大徽亦是如是。
這般浩大的聲勢之下,朝堂上不可能全然不受影響。
朝中的大臣,就這么看著皇帝的面容,一日比一日更加陰沉,私底下亦是暗暗咂舌。
卻有人覺得,這般情況,于溫月聲而言,也并非是什么好事。
鋒芒太露了。
縱觀前朝,又有哪一個臣子能夠輕而易舉地越過了皇帝去。
甚至有人覺得,這般情況下,不論是不是溫月聲所愿意看到的場面,她若是自覺的話,就應該卸下甲胄與兵器,獨自一人入京,向皇上認罪的好。
景康王同府中的幕僚談及此事時,還頗覺好笑。
“父皇本身疑心便重,如今這般,日后眼中只怕會更加容不下她。她若是聰明,眼下就應該想方設法證明自己沒有異心才是。”
“她到底還是不了解父皇的性格。”景康王譏笑“這些賤民越是擁護她,她便越發得不到父皇的信任。”
“此番一出,便是她真的卸甲回京,也是于事無補了。”
大徽建朝之初,亦是有著無數的功臣,而這些臣子在安定之后,俱是都收斂聲息,半點不敢居功甚偉。
便是因為功高震主四個字。
就連本朝官員亦是如此,就好似陸家,一門三將,鎮守邊疆多年,戰功赫赫。
越是如此,行事越是小心。
否則的話,陸庭玉所娶的妻子,也不會只是個小門小戶的出身了。
陸青淮和陸紅櫻也不會拖了這么久,都沒有定下婚事。
為臣之道,便是要本分,要有功,卻也不能蓋過了頂上的皇帝去。
當今皇帝本就避諱這事,如今還鬧得這般沸沸揚揚,自是會對溫月聲更加不滿。
但這朝中之人,想了許多溫月聲解除皇帝疑心的辦法,或是嫁個尋常男子,或者主動交出一半兵權,或是上書陳情自己絕無二心。
卻萬萬沒想到,溫月聲會是這般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