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吹動著溫月聲的滿頭烏發。
她在盛大的天光之中,就這么靜靜地看著他。
那天之后,儲君之位未能夠徹底定下,皇帝卻在清醒之后,傳召了溫月聲。
夜色已深,高泉親自將溫月聲送出了宮門,在她離開皇宮之后,仍舊眉頭緊皺。
原因無他,主要還是因為今日皇帝下的旨令。
中蠱之后,皇帝的身體日益衰敗,而今經過多番調理之下,清醒的時間也算不得多久。
政務皆是幾個重臣在著手處理,皇帝只能夠批閱一些簡單的奏折,且都是高泉在一旁念,皇帝簡短地給出意見,由翰林院的學士來代筆。
而這般情況之下,皇帝竟是打算離宮,去一趟皇家國寺。
高泉念及皇帝的身子,自是百般勸阻,但皇帝執意如此,他亦是無法阻攔。
自蠱毒解除后,他日日在皇帝身側,所能夠看見的,就是皇帝難看的面容。
作為皇帝的心腹,高泉其實也清楚皇帝心中的苦楚。
尤其,是在隱隱知曉蠱毒之事,與景康王有著莫大的關系之后。
皇帝一共四子,但一直以來,最為得寵的,不是大皇子也不是蕭縉。
按理來說,長子占長,嫡子占嫡,且還是最小的一個,皇帝寵溺他們誰人,都是說得過去的。
可實則不然。
高泉在皇帝身側多年,最為清楚,皇帝最疼愛的兒子,其實是景康王。
那個生來便帶有不足之癥,病弱非常的二王爺。
也正是因為如此,在第一次淑妃犯錯的時候,皇帝幾乎端了整個梁家,卻唯獨沒有動景康王。
老大殘暴,最后生出了不臣之心,謀逆叛亂便罷了。
多年來備受疼寵的景康王,竟是會對皇帝下了手。
莫說是皇帝,就連高泉念及此事,心中亦是難以平靜。
皇帝膝下算不得單薄,但到得今日,所留下的子嗣也并不多。福瑞與蕭銳皆身死,如若景康王罪名定下,必定也是難逃一死。
又加上皇帝身體衰敗,重病之際,便是心情郁悶難以抒發之時。
皇帝想去國寺內靜心,倒也屬于情理之中。
但這次去往國寺,皇帝沒帶多少人,甚至沒叫上渭陽王和永安王,只讓溫月聲同行。
溫月聲武藝極強,此事滿朝皆知。
有她一起,高泉倒也沒有太過擔心。
只到了出宮這一日,他將一切都準備好,欲打算和皇帝同行,離開宮中時,卻被皇帝叫住,留在了皇宮內。
高泉見狀,雖不明白,卻還是遵了圣旨,留守宮中。
只看著皇家馬車,并著騎在了馬背上的溫月聲一起,消失在了眼前。
皇家國寺內早早地就接到了皇帝要來的消息,已將國寺內清理了出來,供皇帝靜養。
溫月聲離開了幾個月,這邊還是原來那般模樣。
寺中檀香幽遠,周遭安靜,少有人打擾。
皇帝身體未愈,隨行的另有幾個御醫。
剛入了國寺殿中,便因為皇帝精力不濟,而暫且去了主殿后邊的行宮中靜養。
幾個御醫隨行,溫月聲則是佇立在了正殿之中,抬頭看著頂上那尊赤金的巨大佛像。
可她才站了片刻,就聽到了外面傳來了驚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