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多了,也就習以為常了。
有些上了年紀的老書生老窮酸則是一把鼻涕一把淚水的,希望縣令李豐能給他們一點時間。
但一個半的時辰,也就是等于后世三個小時的時間內,還無法寫出來,誰都不認為再給你一刻鐘的時間,能寫出什么東西來。
雙手負在背后,直接無視那些求情的人。
看似公平的科舉,其實就是這么不公平。
他李豐當年也是吃過這樣苦的人,只是如今他已經否極泰來,與這些人不同了,他已經是人上人。
鯉魚躍龍門,躍的過去,就是翱翔九天的蛟龍,躍不過只能當一頭咸魚。
憐憫?
不存在的。
倘若說,戰場是生死場的話,那么科舉場就是見不到半丁點血的生死場,甚至比見血的修羅場更為恐怖。
在戰場上,或許你敢拼命,撈的個功名回家,也不是不可能,但在科舉,你無天分無關系無貴人相助,就算拼了這條性命又能如何?
縱觀這些哀嚎求情的老書生,有幾個人不是豁出了身家性命。
這一幕幕猶如人間慘劇,趙禪不給予理會。
初見時,心有不忍,見多了,習以為常了,則心如鐵石。
并非是人如草木無情,只因為麻木二字。
等待考官把考卷一個個封卷收拾起來后,趙禪拿出籃子中的燒餅,生了火,燒了一點水,便直接吃了起來。
他吃的很簡便,同樣的也非常的飽腹。
有些逞口舌之福的人,則是削了幾片臘肉,再加上大米烹煮,一時間考場內飄逸著各式各樣的香味。
有人吃的大快朵頤的,有人則是眼巴巴的望著那些吃著大快朵頤的人不斷的吞咽的口水。
禮記有云:修身養性治國平天下
前二者乃是重中之重,此時則是體現一個人的養性功夫如何。
跟隨在張璁的身邊數月的時間,養性的功夫,趙禪倒是有些心得,這些外物絲毫不能影響到他。
吃飽后,趙禪便睡在鋪設在地上的草席,肚子上蓋上單薄的杯子,直接睡了過去。
精神養足才有力氣面對接下來的考試。
第一場乃是考時文,第二場則是詩詞歌賦。
如果第一場考的乃是對于八股文的見解功底,那么第二場完全就是考驗書生的天賦才情了。
若是換在唐宋時期,或許能寫的一首好詩好詞,就能在文壇中站穩腳跟,就能光宗耀祖名傳千古,但這是大明,那些玩意都是虛的,都是假的。
謹記著張璁的教訓,趙禪接下來的考試中,只需要中規中矩即可。
揚名?
現在的他還不需要。
人怕出名,豬怕壯!
少年揚名若無家世兜著,那么只有死路一條,如弘治時間的江南大才子唐寅不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ps:狀態慢慢的恢復過來,只能說不能急于求成了。
哎...
有些東西沾染上了,就真的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