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長河無奈“爹你就照你的平時的習慣說,圍繞兩個重點,第一哭窮,咱隊里到現在都沒通電,晚上還靠煤油燈,日子過的實在苦,馬上農忙,沒有農機幫忙,全靠肩扛手抬,生產隊員受不了,咱們請求公社給予幫助反正就要這要那,他肯定不給,不給就好辦了,咱日子都這么難了,公社不能解決問題,我們自己想辦法創收,領導也不好拒絕。”
“第二個重點,爹你一定一定得強調集體,咱們這個養殖場是生產隊全體隊員的。工農一家親,城里工人沒有肉吃,咱們開辦養殖場,讓自己日子好過,也讓工人兄弟多吃一口肉,實現工人農民大團結,攜手走進美好生活的新時代”
蘇長河總結“反正多扯點口號,務必讓公社領導知道咱養殖場的政治絕對正確,就這些,只要把這兩點意思表達清楚就行。”
這還就這些馬老爺子暗暗在心里復述他說的話,“工農一家親讓工人兄弟多吃一口肉,工農大團結”
馬老爺子決定了,回去先找張紙把話記下來,等到公社,他再拿出來多背幾遍。
馬老爺子從公社回來,神色輕松,一看就知道有好消息,“公社領導同意咱們搞,只有一點,不能影響正常的生產勞動”
得到了上級的允許,養殖場的建設就正式拉開帷幕。
前進大隊就那么些人家,大隊干部和輩分高的老爺子們開了兩次會,基本上所有人家都知道了這事,連幾個知青,比如知青點以前的老大哥陳志強,他家沒有人去開會,但是他老丈人家也姓馬,從老丈人家也知道了這事。
村里剩下的知青,除了兩個單身,其他的都在本地落戶生根。當年在知青點,蘇長河的原身小蘇同志心里傲氣,除了同樣來自滬市的老大哥,其他人和他的關系都一般。后來小蘇同志娶了大隊長家女兒,老丈人家還多有貼補,同樣落戶,他的日子過的比別人好,別人心里不大平衡。
小蘇同志拋棄妻女回滬市這事做的不厚道,那些人沒少在背后說他。
現下有心問問養殖場開辦后,都有那些崗位,他們不好意思直接找上蘇長河,就找到老大哥,請老大哥帶領大家一起去問問。
養殖場的活就算臟些,起碼也比地里的活輕松,他們好歹是知識青年,像什么會計之類的工作,總比隊里這些人能勝任吧
陳志強拗不過大家,只好帶大家找上蘇長河,蘇長河心下好像,養殖場還沒建,就盯上工作了。
陳志強原本也是個白面書生,來鄉下十幾年,曬黑了許多,眼下卻還能從他的臉上看出不自在,蘇長河從記憶里知道這老大哥的性子,笑呵呵地請他們坐下。
“剛開始辦,我也沒經驗,咱們第一批打算先養兩百只雞,數量不多,需要的人手也不多,兩個飼養員,一個業務員是什么,其他就不要了,錢歸大隊部的人管。”
“業務員是干什么的”
“業務員負責把養殖場的雞賣出去,比如縣城里各個廠子或者各單位,要主動聯系客戶。養得再好,賣不出去,養殖場也辦不起來。”
這工作一聽就不簡單,不僅要和廠子及單位的人打交道,還得把雞賣給人家,萬一賣不出去,那不都成自己的責任了
有人不死心,又問飼養員,“飼養員都要干什么”
“打掃雞舍、給雞舍通風消毒、定時喂食、及時清理雞糞、發現雞群異常情況,如出現病雞,要及時救治,隔離管理。”
問話的人不作聲了,聽著活兒也不輕松,需要清理雞糞,還要救治病雞,她也不會啊,小姑娘撇撇嘴,說了聲還有事就先走了。
弄得剩下幾人坐也不是,走也不是,只好紛紛告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