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攪和廠長美事的蘇長河深藏功與名,“有時候,也不是非要硬碰硬,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利益,才是最好的生意。”
馬向東衛陽點點頭,若有所思。
蘇長河顯然是個合格的生意人,他想壞廠長的事卻沒表現出來,反而讓馬副廠長覺得,他做的事都是為了幫他的忙。
于是,蘇長河一舉三得,成功坑了廠長,獲得馬副廠長友誼,外加一個實惠的紡織廠維修工名額。
馬副廠長把名額給蘇長河,其實也有點小心思,維修工不像其他工作,手上沒有真本事做不來。
馬副廠長想著蘇長河有滬市紡織廠背景,他能聯系到大廠的老師傅,不管蘇長河把名額給誰,肯定得讓老師傅教人家,以后機器要是再出大問題,人家也能找老師傅請教。
蘇長河也確實找了他爸的一個老同事指導,他送佛送到西,拿這個名額換了縣運輸隊的一個學徒工名額。
他對人家盡心盡力,人家也給他安排得妥妥當當。
到這個時候,蘇長河才把這個消息告訴了老馬家人,老馬家全體成員目瞪口呆。
“招工”
老馬家人從來沒有想過自家能出一個工人。
早些年,三年饑荒,整個馬家莊都吃不飽,老馬家也窮得叮當響。馬老爺子天天睜眼就得操心今天家里吃啥,那時候對他來說,最大的期望就是家里孩子別餓死。
也正因為日子難過,馬老二才跟著隊伍跑出去當兵去了。
后來家里條件慢慢變好,老二也當上軍官,時不時還能寄津貼補貼家里,馬老爺子心里有了點其他想頭,比如送家里孩子去上學。
老爺子覺得公家都要掃除文盲,教大家識字,聽公家的肯定有道理。
他也不是沒想過,家里孩子讀完書參加城里的招工,也能吃上商品糧。
但老三老四初中還沒念完,知青下鄉了。
連城里的知識青年都要到農村來搞建設,他們鄉下青年還能進城
馬老爺子眼明心亮,果然老三老四連參加城里招工的機會都沒有,人家廠子里招工一個個都寫明要求城里戶口。
老爺子吸了兩口旱煙,徹底放棄了這個不可能的念頭。
然而過了這么多年,突然說他們家要出個工人了
馬老爺子本來坐在凳子上,“噌”就站了起來,“長河啊,你說的是真的”
要不是說這話的是他女婿,馬老爺子都得人家以為逗他玩。
馬老太太、馬向華、馬向東包括白紅梅,一個個全都驚訝又不可置信地盯著蘇長河。
蘇長河就知道他們反應大,他讓大家都坐下,又示意大家小點聲,“只是一個招工的機會,能不能招上還不一定不過這事不好叫別人知道。”
一個招工機會也夠讓他們驚訝了,馬老爺子緩了緩,“長河啊,這到底是個什么情況”
“這工作呢,是縣城運輸隊的學徒工”
蘇長河才說了一句,馬老太太已經驚呼“縣城”
她謹遵女婿的意思,壓低了聲音,但聽到是縣城的工作,實在太激動,還是沒忍住叫了出來。
那兩個字就像從嗓子眼擠出來,語調奇奇怪怪,聽起來有點好笑。
蘇長河拍拍老太太,“媽,您別激動,事還不一定呢”
馬老爺子道“老婆子你別打岔,讓長河好好說”
一家子都閉上嘴,憋著氣聽蘇長河介紹,“縣城運輸隊要招三四個工人,這次不限制戶口,農村戶口也能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