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要吃”
“我也要”
叫鬧聲歡呼聲傳遍隊里,傳到沒去開會、在家忙活的婦女們耳朵里。
老馬家院子里人太多,馬老太太在閨女家,聽說長河要讓全隊的人吃雞,先是心疼,“咱隊里這么多人,這得吃掉多少雞呀”
而后看著一幫孩子高興地又蹦又跳,也沒忍住笑起來,算了,秋收家里人都瘦一圈,吃就吃吧。
前進大隊好些年沒吃過大鍋飯,這一頓就在打谷場上,場地上架了三口大鍋,一口煮飯,一口燒菜,還有一口燉湯。
飯用的是蘇長河他們當初出租打谷機掙的米糧,全大隊人多,不夠吃,又從隊里貼了些玉米紅薯。
雖然飯里雜七雜八啥都有,但實打實的干飯。
菜燒的是一鍋燉,主要食材就是養殖場剩下的雞,又拿了些土豆、蘑菇、豇豆。
至于湯,燉的是母雞和大骨湯,大骨還是蘇長河提議從養殖場賬上拿錢去公社買的,按他的話說,“既然要補身體,怎么能沒有骨頭湯咱養殖場的錢不能分,拿一點大家喝口湯還是可以的”
這天,隊里一幫娘子軍提前下工,一個個在打谷場上忙活開,殺雞、洗菜、切菜、淘米、煮飯、燒火
還不到晚上下工的時間,地里干活的人心思就沒了,實在是
太香了
那當然,今晚蘇長河可是親自上陣,為了色香味俱全,連自家的調料都貢獻了出來,他比隊里的娘子軍們舍得放東西,油、鹽、醬、醋、糖還有酒,放,通通放
除了老馬家的人,一般人也不知道蘇家的大廚是他,一開始大娘們還不讓他上灶,“我們來,我們來不然你去看看火”別把這么多好東西給禍禍了
后來,她們看著蘇長河把大鍋鏟舞得虎虎生風,那菜色比她們做得還好看。
有田嬸撞了撞馬老太太,“長河在家還做飯哪”
要是在家里,馬老太太早沖過去,對忒舍得的女婿大喊“放著我來”
在外面不能拆臺,老太太一副“你們都是少見多怪”的淡定表情,“啊,是啊,長河廚藝好。”
有小媳婦不解,“咋能讓老爺們上灶臺”
馬老太太“咋不能我們家長河說了,男女平等越是大城市的人,越是男的做飯,說這是因為啥來著”
白紅梅補充“說是做飯的油煙對皮膚不好,男人糙點沒事,女人一出門,一張臉白白嫩嫩,這才叫男人有本事。”
大姑娘小媳婦頓時齊刷刷看向提著菜籃子過來的馬蕙蘭。
馬蕙蘭“咋了”
大姑娘小媳婦“沒事沒事”就是今兒才發現,馬蕙蘭一個結婚好幾年的媳婦,臉比隊里大姑娘還白嫩,原來是這么回事啊
地里,無心干活,一心聞肉味的老少爺們“阿嚏”
到下工的點兒,濃郁的香味已經飄滿了打谷場,下工的人手里農具還沒放,就往打谷場跑。
馬老爺子在后面喊“把農具都交給小隊長各回各家拿自己的碗筷”
打谷場上,孩子們已經繞著大鍋跑起來,娘子軍們拿著鐵勺吼“別在這兒跑撞倒了我揍死你”
孩子們才不怕,翕動著鼻子,大叫“我聞到肉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