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校學生不光在報紙上吵了起來,還比起上報文章的數量與質量,畢竟是京大的主場,他們略勝一籌。清大學生不樂意了,學生中有聲音質疑,“報紙是京大的,編輯也都是他們的人,會不會偏向他們自己的學校”
京大編輯部就在這個時候宣布,他們將邀請清大的同學加入,清大的學生也可以報名成為他們的編輯,并且接下來,他們還將誠邀京城各大高校共襄盛舉,聯合辦報。
借著京大清大兩大高校學生龍爭虎斗的東風,蘇長河他們順利地把聯合辦報的新聞傳了出去,一時之間,京城各大高校的消息、投稿像雪花一般飛向京大編輯部。
編輯部的工作量激增,本來每次輪值的成員編輯不超過五人,現在翻了一倍都忙不過來,總人數就那么多,每次輪值的人數增加,每個人輪值的時間也更長了。
大家還興致高昂,絲毫不覺得累,每天早上五點鐘就爬起來,趁著上課前,趕緊過來忙,中午一下課又過來干活,午飯也不去食堂,拿著饅頭就涼水就是一頓。
蘇長河有次看到張博遠抻著脖子咽粗糧饅頭,他當時沒說什么,私下里和室友們打聽,才知道他經常這么吃,又便宜又省事。
張博遠家境一般,他們家兩個孩子,他媳婦沒有正式工作,一家子以前全靠他的工資生活,現在他來上大學,沒有了工資,學校發的補貼,只夠一個學生吃喝,但他們家好幾口人,張博遠可不就能省則省
在他們系這一批新生里,像張博遠這樣拖家帶口的人,還不少
蘇長河心道,怪不得這才上學多久,張博遠就瘦得臉頰都凹陷出來了。
不過,這肯定不行,上學本來就是費腦子的事,報紙審稿也要耗費心思,他這樣兩頭累,還不能吃點好的,身體早晚得拖垮,
蘇長河心想,我得想個辦法。
這天是張博遠值班,蘇長河讓他在這期的報紙上給他留一個版面,張博遠問“是又有什么新安排嗎”
“差不多。”事成之前,蘇長河暫時沒說,幾日后他面帶笑容地召開會議,“有一個好消息,咱們有活動經費了”
報紙創辦前期不僅沒有收益,反而要貼錢,蘇長河就貼過刊印費。其他同學辛辛苦苦地收稿審稿校對排版,包括袁浩同學的找罵,都是自愿勞動。
可以說大家全是為愛發電。
不過,同學們也能理解,為了理想,他們也心甘情愿地干活。
蘇長河卻認為理想也需要經濟基礎支撐,不能讓大家白做工,全憑熱愛,這份工作是不長久的。
而現在,他終于拉回了活動經費
大家很是驚訝,“活動經費班長你是說我們有錢了”
蘇長河本來只是一班的班長,因為辦報紙,一班一班不分彼此,大家都開始叫他班長,至于一班班長袁浩,大家都叫他佚名,因為怕喊他名字,他會被揍。
蘇長河笑瞇瞇地從兜里掏出一沓錢,拍在桌子上,“當然,錢我都帶回來了”
袁浩伸手數了數,“十張大團結,一百塊班長,不會是你自己掏的錢吧”
大家想想還真有可能,前面班長不就墊了錢,現在報紙還沒把這筆錢還給班長。